粮食主产区农村问题调查:中国靠种地赚不了钱何解



记者从调查中发现,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以河南为代表的粮食主产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确取得了不小成绩,普遍农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但由于城市就业收入更高,农业不能产生更多的货币收入,农村的能人精英大都用脚投票,到城里经商打工挣钱去了,剩下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农村的生产生活虽然有所改善,却难有更大发展空间。

“地还是值得照顾”

2013年,河南粮食总产达到1142.74亿斤,与全国同步实现了连续第十年增产。

“这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有极大关系,也跟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关。”著名“三农”学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曹锦清对《南风窗》记者表示:“中国30多年来的社会稳定都与计划生育工作有关,加上快速工业“靠种地赚不了钱,但也不辛苦。家里有人在外打打零工,再搞些养殖业,农村生活开支不大,这样的生活也可以。只要政府不耍赖,忽然把地收走了,地还是值得照顾的。”

把2亿多农民工吸收到了工商业,种粮人口少了,人均收益也就相对提高了。

中央还保持了对粮食的最低价收购政策,每年价格上涨一点,以适当抵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但由于农资价格涨幅过快,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平均每亩地年纯收入长期徘徊在300~500元。

记者到粮食主产区农村采访,发现中老年农民对2005年取消农业税政策尤其满意,因为他们都有过痛苦的纳税体验。2002年河南农民人均负担为66元,有的地方高达几百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3年。

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农村的气氛是相对祥和的,当然,城乡结合部的征地,以及种粮补偿款被干部贪污、挪用的农村除外。河南周口商水县某村村支书,全家以及亲戚一二十人都吃低保,后被周口市纪委查处。有一个县套取国家粮农补贴近千万元,周口市纪委对此案查处后,引起省委领导重视,此后河南全省的粮农补贴都不再拨到县里,而是改用“一卡通”,直接打到老百姓卡上。

很多农民表示,现在几乎没有什么政策性负担了,有些负担是由市场因素或自身因素引起的,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的恶性上涨几乎全部冲销了国家对农民补贴所带来的好处,令部分种粮农民仍觉负担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