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奖再显农资方向资源利用成主角
本报讯(记者 马彦平 王洋)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农资领域多项成果获奖。国家科技大奖的颁布在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农资领域外,还明确告诉我们,有利于农业高产和资源利用、环境治理、节水农业是农资的发展方向。
本次大会上,一批涉及化肥、种子的农资产品技术受到表彰。在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大前提下,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的农资新技术、新产品前景必将非常光明。据了解,由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等单位申报的“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与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等单位申报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夫道带领的团队申报的“低成本易降解肥料用缓释材料创制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另外,“油菜联合收割机关键技术与装备”、“高产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同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生活垃圾能源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棉花种质创新及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同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了解,2008年11月,国投罗钾公司利用此次获奖的成套技术,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盐湖腹地建成单厂生产规模全球最大的120万吨/年硫酸钾厂,并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2012年生产优等品硫酸钾138万吨,占世界硫酸钾总产量的26%,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8%以上。而“低成本易降解肥料用缓释材料创制与应用”则是继2010年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又一项缓控释肥料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奖。
业内专家表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申报的“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的获奖,意味着破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技术,必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也将对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等农资新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原文标题:国家科技奖再显农资发展方向 资源利用、环境治理、节水农业成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