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第三方服务边界 推动科研诚信建设

7月29日,中信所戴国强所长与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学术及政府事务副总裁杨晓虹博士共同为《蓝皮书》揭幕。自然科研供图

7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与施普林格·自然联合撰写了《学术出版第三方服务的边界蓝皮书(2020年版)》,对外发布。《蓝皮书》为研究人员在使用学术出版第三方服务时,如何区分可接受服务与不可接收服务提供了具体指引,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在通过第三方服务提高学术出版效率的同时,避免因接受不当服务而发生科研诚信与学术出版道德问题。这是基于双方去年7月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所完成的合作项目之一。

第三方服务机构是指除研究人员和期刊以外、独立于出版机构或学术机构的商业和非商业机构或个人。它们为研究人员提供的涉及开展研究、撰写报告、出版或传播研究成果的服务即为第三方服务,具体包括校对、语言文字润色、就稿件的科学或学术内容提供建议、帮助收集数据、帮助选择投稿期刊、帮助回复同行评审意见等。

一直以来,第三方服务被国内外科研界广泛接受,因为这些服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尤其是初级研究人员克服语言不流畅、对国际出版标准缺乏了解、缺乏投稿经验,以及无暇管理投稿等障碍,更有效率地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但《蓝皮书》也指出,有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利用研究人员的发表压力,通过提供不当服务来操纵出版过程,其中最突出的做法是操纵同行评审和代写代发。

《蓝皮书》对这两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典型特征和操作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就可接受服务与不可接受服务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指引,覆盖了整个研究过程中第三方服务机构可能提供的各种服务——从数据收集到稿件准备,再到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传播等。

“第三方服务机构会提供许多服务,其中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之间的界限有的时候并不清晰。我们十分高兴能携手施普林格·自然,借助其国际学术出版经验和专业知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框架,帮助他们在使用第三方服务时作出明智的决定。” 中信所所长戴国强说。

《蓝皮书》还特别关注了涉及人类受试者、组织或数据临床研究的医学出版第三方服务,并提供了相关的最佳实践标准和规范。

对于《蓝皮书》的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评论说:“近年发生的一些学术不端事件及行为,多与科技工作者不当地借助于有学术欺诈行为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有关。并且,令人痛心的是,一些科技工作者在其学术生涯刚刚启程之刻,就倒在不当使用第三方服务的陷阱中。《蓝皮书》的发布为他们识别什么是可以利用的服务勾勒出了一条界限,有助于他们正确把握判断的原则,审慎负责地使用第三方服务,而非一味依赖于第三方服务。”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说:“这份蓝皮书融汇了合作双方的知识和经验,将让中国乃至全球的科研共同体从中获益。”

蓝皮书相关链接:

http://www.naturechina.com/pdf?file=/public/upload/pdf/2020/07/29/5f210d0b3af8e.pdf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