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永不说再见 | 王晓奕:科技小院的457天,终生难忘!
我叫王晓奕,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这是我与农大的故事:
2017年7月,我们新生在入学前集体参加了暑期培训,任务是去乡村生活一个月,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研究社会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生长在城市中的我初次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第一次见砖瓦房和泥墙,背着小包踏上挖掘“三农”故事的路途,别有一番情调。我知道未来的路程一定很艰辛,但看到农村生活的质朴,农民劳动的不易,城乡差距之大,更坚定了我肩负致力“三农”的使命感。
寄宿阿姨是个广场舞迷,我正好拥有一些舞蹈基础,于是阿姨每天晚上都要和我这个小老师学舞蹈。她认真而努力,经常从吃完晚饭一直看舞蹈视频直到睡觉。看到朴实而坚韧的父老乡亲们,真的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无论是乐观、豁达,还是勤勤恳恳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生活导师。
不是我们在帮助他们,他们也在帮助我们。
2018年4月23日,我入学的同年,前衙科技小院诞生了,我们彼此见证成长,惺惺相惜。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近百名欧洲绿色发展考察团的老师们,全程用英文介绍我们的村庄以及在小院进行的试验工作,现在还能感受到当时紧张的心情,但在老师们的耐心鼓舞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参观活动非常顺利,我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前衙科技小院真的是展现自我的大平台。
2018年7月,AB血型的我非常害怕蚊虫叮咬,驻村之前妈妈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保驾护航,可农村环境的本质以及繁忙的工作使得我还是被经常“偷袭”,有的时候一天下来就能被咬三十多个大包,溃脓、痛痒,腿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光荣的“印记”。虽然有过伤心、放弃的想法,但渐渐发现自己开始变得坚强勇敢,不怕生活中的微小苦难,有了积极面对与奋力向前的勇气,而这些,都是丰富多彩的乡村科研生活带给我的力量。
2018年10月12日,这是我研究生学习期间最荣幸的事!
那一天,我作为讲解员给武维华副委员长介绍小院的研究和服务工作,紧张的小手无处安放,只得把话筒攥得紧紧的。最后终于得到了认可和赞扬,这是对我们学生最大的鼓舞。武维华副委员长还亲切地问我以后的发展方向,我坚定地告诉他,以后还要继续为中国的“三农”事业奋斗。
2018年11月22日,第一次独自带领外宾老师畅游北京,Yochi耐心又和蔼,一遍遍听我蹩脚的英文,还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小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着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助成长的挑战和平台,让我知道,还有更多更好的自己在未知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2019年4月,由于科研经费有限,需要自己动手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这对完全没有水利专业知识的我们来说异常困难。四处打听、各处学习,最后自己动手填埋管道,两个女孩子用铁锹挖了60cm的大坑,生生从一个“娇娇女”变成了“女汉子”。在泥土中摸爬滚打的岁月更容易被牢记,这片土地着实让我“又爱又恨”。
2019年4月23日,我亲手接生的一只小狗!前衙科技小院里养的小狗要下崽,是我首先发现的异常,第一次接生的我们紧张而又兴奋,看着狗妈妈疼痛的样子既心疼又手足无措,在生第二只小狗时胎膜怎么舔都舔不开,眼看小狗就要有生命危险,我用提前准备好的毛巾帮助狗妈妈撕开了胎膜。你看它躺在我的怀里,睡得多安逸……
2019年10月23日,辛苦了一天的调研结束了,放下轻松的心情在村子里荡秋千,喜悦溢于言表。马上就要离开这片沃土了,回想这三年的研究生活,在科技小院的457天,欢笑、泪水,尽撒于曲周县前衙村的葡萄田间,洋溢在农民与我们水乳交融的情感里,好似在乡村生活的每时每刻,虽然辛苦常伴左右,但充实自始至终。
2019年11月9日,凌晨三点半,资环楼仍然灯火通明,零零散散还能听到匆匆的脚步、实验室机器运行、学生交流的声音,才知道原来这所大学中努力的人那么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中,母校的校训深刻心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而作为农大学子的我们则立志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年1月21日,这是喜悦的时刻!论文数据终于呈现了好结果!
多少个令人“秃头”的日夜,千百次的尝试,忧心忡忡的夜不能寐,都在这一刻觉得一切都值得,不仅成就感满满,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下了!办公室的同门们一同为我祝贺,并拍下了这快乐的瞬间,农大研究生的小确幸就是这么简单——农作物长得好,试验做得好,数据出得好,论文写得好。
2020年1月11日很荣幸,陪广西的师妹看人生中的第一场雪,一起堆了一个非常快乐的雪人,好像我俩一样。
农大的校园里充斥着我们的点点滴滴,每一份小小的感动,都是心中放不下又割舍不去的美好回忆,但愿资环楼门前的小草坪永远还有这枚“小雪人”的快乐气息,和两个通红的手留下的小掌印,农大,我们永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