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熟粳稻品种“松香粳1855”预计明年首批推广
“松江大米”远近闻名。近日,松江大米的“准新成员”——中晚熟粳稻品种“松香粳1855”也进入最后的选育阶段。
相比去年获得国家级金奖,同样是中晚熟的“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的米粒更长,但品质不减。今年经市级部门最终审定后,预计明年将在松江首批推广,为广大市民的“米袋子”增添新选择。
在松江区农技中心不远处的试验田中,农技人员挽起袖管,拿起红油章,为田间的新种苗测量“叶龄”。与别的稻田不同,这里的秧苗被划分为地砖一般大小,每一块地里插着小标牌,写着不同的序列号。
技术人员精心选取其中长势尚可的秧苗,在其每一片禾苗叶片上点上红油墨,并用标杆标记好田间的检测点位,以备下次来时观测其分蘖进展和速度。“叶龄和抽穗等生长进程相关联,有些是在长十六七片叶时抽穗,有些则可能是长十二三片的时候。”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陆铭昌介绍,通过了解叶龄,可以预知新作物的抽穗时间,从而及时安排穗前施肥等农事。
一棵棵测量生长进度,眼前这些被如孩童般精心呵护的禾苗就是选育中的“松香粳1855”。据了解,“松江大米”目前的“主力部队”有早熟品种“松早香1号”和中晚熟品种“松香粳1018”。此次选育的“松香粳1855”是以“松香粳1018”为母本,以“松早香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繁育而得的。“到了花开时节,将‘松香粳1018’的花蕊去除,并涂以‘松早香1号’的花粉。”陆铭昌介绍,杂交的过程看似简单,但之后的生长过程却要通过一代代漫长的选育。因为新品种大米品质、植株抗性、适用性等重要性状,需要在每一代中选育出“佼佼者”进行下一代的培养,才能使之逐渐符合要求并趋于稳定。
“选育的过程是脑力活,也是体力劳动。”陆铭昌介绍,分蘖、抽穗、成熟等植株成长的关键时刻,技术人员都需要下田“办公”,观察每一片植株分蘖抽穗的速度、植株生产的形态,了解其抗病性和抗倒伏性等,并对其中表现优异的植株做好标记,并在收割时选取出来。
一代代选育,需要辛苦劳作,也需要时间。陆铭昌称,这也是研究人员最为缺少的,因为一个优秀品种的繁育往往需要几年甚至长达十年。为了缩减选育进程,每年春夏之交,陆铭昌和他的团队在松江育种,严冬来临前,再奔赴海南种一季。“水稻是喜温作物,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在上海我们一年只能种一季,可能十年才能出一个品种,利用海南岛的特殊气候进行加代,大大节省了育种的时间。”陆铭昌说,具体到“松香粳1855”,其选育时间得以缩短到了5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选育,目前“松香粳1855”的主要性状已经基本达到稳定,大米口感、气味,以及植株抗性等性能与“松香粳1018”相比无差的同时,其米粒更为纤长,是目前中晚熟优质稻米中极为难得的长粒品种。“去年开始参加区里的初试,今年参加市里的初试和生产试验,预计明年可以通过审定,在区内首批推广种植。”陆铭昌说。
一家煮饭,满弄堂香。从第一代名为“老来青”的稻米品种开始,到后面经过10年选育的“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从松江的试验田中选拔出来软糯清香的松江大米一直在沪上广受好评,而此次“松香粳1855”的又一次成功选育,将进一步丰富松江大米目前的品种结构,也为消费者的“米袋子”增添新选择。
“松江大米”远近闻名。近日,松江大米的“准新成员”——中晚熟粳稻品种“松香粳1855”也进入最后的选育阶段。
相比去年获得国家级金奖,同样是中晚熟的“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的米粒更长,但品质不减。今年经市级部门最终审定后,预计明年将在松江首批推广,为广大市民的“米袋子”增添新选择。
在松江区农技中心不远处的试验田中,农技人员挽起袖管,拿起红油章,为田间的新种苗测量“叶龄”。与别的稻田不同,这里的秧苗被划分为地砖一般大小,每一块地里插着小标牌,写着不同的序列号。
技术人员精心选取其中长势尚可的秧苗,在其每一片禾苗叶片上点上红油墨,并用标杆标记好田间的检测点位,以备下次来时观测其分蘖进展和速度。“叶龄和抽穗等生长进程相关联,有些是在长十六七片叶时抽穗,有些则可能是长十二三片的时候。”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陆铭昌介绍,通过了解叶龄,可以预知新作物的抽穗时间,从而及时安排穗前施肥等农事。
一棵棵测量生长进度,眼前这些被如孩童般精心呵护的禾苗就是选育中的“松香粳1855”。据了解,“松江大米”目前的“主力部队”有早熟品种“松早香1号”和中晚熟品种“松香粳1018”。此次选育的“松香粳1855”是以“松香粳1018”为母本,以“松早香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繁育而得的。“到了花开时节,将‘松香粳1018’的花蕊去除,并涂以‘松早香1号’的花粉。”陆铭昌介绍,杂交的过程看似简单,但之后的生长过程却要通过一代代漫长的选育。因为新品种大米品质、植株抗性、适用性等重要性状,需要在每一代中选育出“佼佼者”进行下一代的培养,才能使之逐渐符合要求并趋于稳定。
“选育的过程是脑力活,也是体力劳动。”陆铭昌介绍,分蘖、抽穗、成熟等植株成长的关键时刻,技术人员都需要下田“办公”,观察每一片植株分蘖抽穗的速度、植株生产的形态,了解其抗病性和抗倒伏性等,并对其中表现优异的植株做好标记,并在收割时选取出来。
一代代选育,需要辛苦劳作,也需要时间。陆铭昌称,这也是研究人员最为缺少的,因为一个优秀品种的繁育往往需要几年甚至长达十年。为了缩减选育进程,每年春夏之交,陆铭昌和他的团队在松江育种,严冬来临前,再奔赴海南种一季。“水稻是喜温作物,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在上海我们一年只能种一季,可能十年才能出一个品种,利用海南岛的特殊气候进行加代,大大节省了育种的时间。”陆铭昌说,具体到“松香粳1855”,其选育时间得以缩短到了5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选育,目前“松香粳1855”的主要性状已经基本达到稳定,大米口感、气味,以及植株抗性等性能与“松香粳1018”相比无差的同时,其米粒更为纤长,是目前中晚熟优质稻米中极为难得的长粒品种。“去年开始参加区里的初试,今年参加市里的初试和生产试验,预计明年可以通过审定,在区内首批推广种植。”陆铭昌说。
一家煮饭,满弄堂香。从第一代名为“老来青”的稻米品种开始,到后面经过10年选育的“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从松江的试验田中选拔出来软糯清香的松江大米一直在沪上广受好评,而此次“松香粳1855”的又一次成功选育,将进一步丰富松江大米目前的品种结构,也为消费者的“米袋子”增添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