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在青藏高原草地变化归因研究取得进展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草地的重要分布区,其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敏感。过去几十年,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其变化的自然及人为相对贡献率存在较大争议。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寒草地与湿地生态项目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河海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湿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基于优化的模型差值法评估了过去三十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变化的人为相对贡献率,并分析了主导该区域草地生产力的因子贡献率的时空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1990~2013年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产力显著增加,人类活动主导了草地生产力的变化,且人类活动主导草地生产力增加的面积占比大于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的面积;通过比较2000年前后两个时期的人为相对贡献率,发现2000年后人为相对贡献率急剧增强,并表明同期实施的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可能增加了高寒草地生产力。总体而言,青藏高原可能已趋于人地关系曲线临界点,故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功能总体上呈现恢复趋势,但人类活动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的区域也呈增加趋势。因此,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仍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支点,青藏高原草地的适应性管理已刻不容缓。

本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304)、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No. XDA2005010404)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1804)等项目资助。相关结果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