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农业的华丽转身

巴西历经过多次大规模移民潮,但总人口依旧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可耕地面积却足足有中国的三倍之多。巴西共有2.5亿公顷的肥沃可耕地,尚未开垦的可耕地面积为1.5亿-1.7亿公顷,与美国耕地总面积相当。

巴西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橘、玉米、鸡肉、牛肉、烟草、大豆的主要生产国;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是全球最大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第二大大豆生产和出口国、第三大玉米生产国,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鸡肉出口国。

但巴西人这样形容巴西:上帝将最好的矿山、森林、农田、河流和海滩放在了巴西,但却放了一群最懒的男人去打理这里。虽然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巴西人却一直在和饥饿斗争,在1970-1980年期间,巴西曾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成千上万的巴西人面临饥饿问题,这一状况直到2003年才发生根本性转变。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巴西从一个粮食进口国转变为世界粮仓,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科技改良农业品种

“Embrapa”是巴西农业研究公司的缩写,是巴西农业部旗下的重要研究机构,于1973年创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推出农业科研成果1万多项,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等领域。其改良的大豆、玉米、马铃薯等优良品种,量高质高享誉世界。

大豆是一种温带作物,对气温较敏感并且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的地区。巴西除了在南部温带地区种植大豆外,Embrapa还用较早的杂交方法,成功地培育出适合在马托格罗索州延绵草原和戈亚斯州炙热的塞拉多热带气候地区种植的大豆。Embrapa公司还培育出了一种较普通大豆更耐酸的新品种,生长周期较之前缩短了8-12周。这种“速成”作物可以在一年内种植两次,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经过多年的发展,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大豆生产和出口国。

除了传统的生物技术外,巴西在转基因技术上也发展迅猛。从2009年开始,巴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稳居世界第二位。2015年,巴西种植有442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1/4。截至2014年底,巴西已有5例大豆、20例玉米、12例棉花转基因品种获准商业化,转基因性状包括除草剂抗性、昆虫和病毒抗性。

除了大豆、玉米和棉花之外,在巴西还有许多其他转基因作物进入研发后期,正在进行田间试验。

科学克服自然困境

热带稀树草原是巴西重要的植被类型,约占巴西国土面积的24%,但其土壤天然肥力十分低下,种植作物几乎颗粒无收。

为了更好地开发热带稀树草原的农业生产,巴西投入巨资通过向土壤中倾倒大量的工业石灰(石灰石粉或白垩)以降低酸度。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撒入土壤的石灰多达1400万-1600万吨,而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500万吨,相当于每公顷土地撒入大约5吨石灰。

Embrapa公司的科研人员还培育了变种根瘤菌,即一种可提高豆科植物固氮效果的细菌,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

Embrapa公司鼓励提倡使用新型农业技术并且在该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位置。在 “免耕法”的实践中,巴西人处于世界的前缘。所谓“免耕法”就是在播种前,不对农田进行犁地处理。收割时,农作物的切割位置是在农作物茎秆的高端,这样收割后作物的大部分被留在农田里,进而腐化形成有机物质层。再次播种时,直接将种子种在这种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土层中。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原本被“绿色革命之父”美国植物学家NormanBorlaug称为 “没人认为能长出东西”的巴西塞拉多草原,已成为巴西最大的“粮仓”,巴西全国70%的粮食产量来自该地区。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不能只看今天,更要考虑明天。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才能走上生态之路。2010年,巴西政府出台了《低碳排放农业计划》,通过提供长期低息信贷,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农作物轮作,免耕直播、生物固氮以及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先进生产方式来减少碳排放。

巴西政府还同时设立若干资源保护区,禁止开发这些区域内的珍稀资源。政府还大力推行植树造林,鼓励农民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木,既能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多种农业经济良性发展。

农业科技部门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以往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方式,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巴西还推出了“森林、农业和畜牧三位一体”的耕作方案:农田在使用上实行农业和畜牧交替进行,农田与农田之间则种上成行的树木,牛群可在这里进行放牧。最终的实践证明,在解决牧场退化问题上,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