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省茶叶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马铃薯产业的...
一、疫情对四川春茶生产的影响
1.茶园春管面临较大困难 尤其是春茶采摘和加工的劳动力组织面临较大困难。将出现鲜叶采工及茶叶加工的劳动力紧缺,鲜叶将无法应采尽采,应收尽收,早茶产量将受到较大影响。
2.茶叶价格将会下降 尤其是茶鲜叶价格与往年同期相比将会下降。加工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资金短缺,加上融资困难和受省外市场销售影响,不能将加工的茶叶及时卖出去并及时回笼资金,故多数企业将处于等待观望状态,不能及时收购茶农鲜叶或压价收购鲜叶,故茶叶鲜叶价格将有所下降。据本人调查,一些早茶地区(如:乐山、宜宾、名山等地)在2月10日左右已开始少量采摘,芽茶价格为80~13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相比,单价下降了30%~50%。
3.春茶销售将受严重影响 目前处于疫情关键期,省外茶商不可能像往年一样,在我省早茶开采前后大量涌入我省茶叶主产区收购早茶。由于我省90%的春茶尤其是早春茶主要以批发形式销往浙江、江苏、河南、重庆、湖北、贵州等省外市场,而春茶又是我省全年茶叶生产的主要支柱产品,其比重占全年的70%,故省外市场销售受阻,将影响全年川茶产量、销售量及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
4.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面临困境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茶生产及加工量将下降,加之资金短缺,融资较难,无法大量收购鲜叶或产品进行经营销售,否则,将造成企业较大资金压力。因此,其经营收入随其下降,如果企业一些相关税费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减免,其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将出现企业大面积亏损,甚至使一些企业因经营困难而导致倒闭。
二、对策及措施
1.错时错峰进行春茶茶园管护和鲜叶采摘 在充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和企业应尽量就地组织劳力采取错时错峰分田块进行春茶茶园管护和鲜叶采摘。采摘应及时分批分块采摘,不要等到茶芽大量生长出来时进行大军团式集中采摘。同时,要做到应采尽采,应收尽收,尽量减少疫情对春茶尤其是早茶产量的影响。
2.及时收购茶农鲜叶加工 茶叶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疫情关键时期要敢于担当作为,及时收购茶农鲜叶加工。收购茶叶鲜叶时不压价不减量,尽量做到保质保量应收尽收,减少茶农因疫情影响而导致今年春茶收入的损失和大幅度减少。
3.采用非接触方式沟通茶叶销售渠道 茶叶企业及种植大户、专合社、协会、学会等生产主体和社会组织要主动承担起为产业服务、为茶农及茶企解难的责任,及时主动加强与省外茶商的对接,稳定省外茶叶销售市场。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线上等非接触方式沟通茶叶销售渠道,稳定省外茶商,及时协商签订销售合同,及时做好货物发送,及时将我省春茶尤其是早春茶销售出去。
4.做好茶产品质量 企业越是在困难和特殊时期,越要讲信誉,守诚信,一定要保障茶叶产品质量,为采购商负责、为消费者负责,为社会负责,让广大消费者及时喝上安全放心好茶。
5.加强饮茶对人体保健功能的宣传 科学引导消费者喝茶,尤其早春绿茶。茶叶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脂质过氧化(三抗)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三降)及杀菌消炎、清热解毒、明目清心、增智益寿等功能。在2003年SAAS期间,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出了六大天然保健饮料,即:绿茶、红葡萄酒、酸奶、豆浆、蘑菇汤、骨头汤。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各种社会组织及时宣传茶叶科普知识和正确饮茶的方法和好处,让消费者喜欢茶、爱好茶、多饮茶、饮好茶,促进茶叶快速健康消费。
6.制定相关鼓励扶持政策打造精制川茶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打造精制川茶方面要主动作为,尤其在疫情期间,更要及时了解茶区、茶农、茶企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协调政府、社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解决好茶区、茶企用工紧张、资金短缺、市场受阻、税费较高、经营困难等问题,及时出台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人力调配、生产资料组织、市场对接、信息沟通、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春茶生产,促进企业复工,拓宽销售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负担,保障我省精制川茶发展走上正常和稳健的发展之路。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王 云 研究员 罗 凡 研究员)
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我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马铃薯在贫困地区是主要的产业,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省马铃薯分为春(69%)秋(15%)冬(16%)三季,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对成都平原丘陵区冬马铃薯出苗后的田间管理和盆周高原山区春马铃薯春耕播种有影响。为更好地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对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影响,针对性提出后期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四川薯类创新团队联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对经营者、服务者、管理者和消费者四类群体进行了调查,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马铃薯产业的总体影响
1.疫情对我省马铃薯产业整体有负面影响,但程度较低 多数选项中“轻微负面影响”占主体,少数选项为“轻微正面影响”,而选择严重正面或负面影响的极少。
2.行业管理者和服务者判断相较经营主体偏乐观 疫情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在行业管理者和服务者中选择“无明显影响”和“轻微负面影响”的占主体,选择严重负面影响的占比未超过10%,行业经营主体中认为有严重负面影响的达30%。
3.疫情对马铃薯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 主要障碍基本集中于劳动力、农资和商品的流通受阻,尤其是需要雇工的种植大户影响较大。
4.短期内疫情对马铃薯消费具有一定正面刺激作用 与其他蔬菜相比,马铃薯耐储运和多食用型优势明显。受封闭管理的影响,其他类蔬菜特别是鲜菜生产流通购买和消费者储藏相对较难,马铃薯耐储运优势更加突出,成为便于组织货源运输流通和家庭消费的重要蔬菜,疫情期间马铃薯价格上涨但购买一次可吃一周,避免了频繁出行买菜,能有效减少接触感病,可以作为抗疫情的重要农产品。
二、分区域把握好马铃薯生产关键技术应对当前疫情
我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主要为冬马铃薯,一般播种日期在11月下旬到1月上旬,田间出苗在2月中下旬,收获期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上旬,现在疫情主要影响冬马铃薯出苗后的田间管理。海拔800~2000米山区正值春马铃薯播种期,受疫情影响,播期可能推迟或减少播种面积。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主要包括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马铃薯播种集中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目前暂时未造成明显影响。
1.加强冬马铃薯田间管理 一是适时揭膜。小苗等倒春寒出现后揭膜,大苗为防止叶片顶膜太阳灼伤可揭开膜的一侧,使膜松弛,避免因太阳照射高温烧苗。二是晚疫病防治。第一次防病时间应在揭膜后植株生长高度达到30 厘米以上时喷药。如果田间发现有晚疫病中心病株,要选用“银法利”或“福帅得”等专用型治疗药剂喷施。三是田间除草。在杂草多的情况下采用化学除草效果优于人工除草。喷药应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施药,保证施药时土壤湿度充足。四是水分管理。春季气候多偏旱,期间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五是适当培土。既有利于增加结薯数量提高产量,又可防止太阳照到裸露的马铃薯薯块变绿影响品质。
2.确保春马铃薯抢时播种 一是大力推进春马铃薯机械化播种,保证按时播种;二是加强农资供应,推动进村入户到田;三是加强马铃薯病虫害预警,确保预防为主;四是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提升产地处理能力;五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绿色生产技术落地落实。
三、对四川省马铃薯产业长期发展的建议
1.强化科技投入和关键技术攻关 按四川省科技支撑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将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项目列入我省“十四五”发展计划和巩固贫困地区脱贫后的主要产业,在“10+3”蔬菜和粮食产业中重点支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障项目资金持续稳定支持。加强优良品种引进选育和绿色生产等关键技术创新。选育(引进)出系列适栽优质品种,特别针对马铃薯加工品种缺乏的问题,引进选育出适合主食化栽种的专用品种及特色新品种。构建与完善三级种薯良繁体系,按照“条件适宜、就近供种”的原则,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种薯生产能力,创新基地运作模式,强化种薯质量监管,推广应用脱毒种薯。
2.加强马铃薯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结合精准脱贫的扶持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绿色商品薯基地建设,合理布局和多季种植马铃薯,加大对龙头企业和马铃薯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力度。薯类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后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围绕助农增收致富,全省开展马铃薯高产高效竞赛。由省农业厅和四川薯类创新团队组织,扩大优胜者种植品种的知名度,加快优良品种推广速率,提升绿色栽培技术水平,加快最新集成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扩散速率,不断挖掘高产潜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适度规模生产,促进四川马铃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打造一批高产高效重点示范区。
3.建立马铃薯无人机植保统防统治体系 无人机植保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效率高、防效好、省药省水省人工。植保无人机飞防施药一天可达喷施250~300亩,每亩用药液量仅0.7~2公斤,克服了传统施药器械下地喷施对秧苗的损伤和器械转移交叉感染的问题,每亩每次成本20元左右。建议由县级政府预算主导,农村农业局技术把关,施药企业、各乡镇、村、农户全面参与,统防统治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由点到面,逐步实现晚疫病防控全覆盖,加强轮作和农业防治,保护和发展绿色马铃薯产业。
4.加快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 受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经济发展水平,种植模式等因素影响,我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水平较低,必须加快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一是进一步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马铃薯机械化中长期发展目标,建设宜机化马铃薯基地;二是制定实施促进马铃薯机械化的奖(补)政策,加大主产区马铃薯机具购置补贴投放力度,并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促进马铃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引进和创新,研发制造机艺协调化、功能集成化、全程规范化、作业高效化的马铃薯机械化技术装备;四是加强示范与培训,引导种植者们对机械化生产的热情和需求,定期举办技术宣讲和农机手的实操训练,加大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示范和推广力度。
5.寻求加工技术创新与突破 研发营养味美的主食化产品,扩大马铃薯多用型范围和用途,开发更多的马铃薯食用品种。为节省烘干能用,以薯泥薯浆为抓手,继续突破制约马铃薯产品成本的原料加工关键技术,开发面条、包子、切糕等多种马铃薯主食化糕点产品。为获取马铃薯全营养,开发全粉冲饮产品,调和口味,开发便捷营养餐等产品。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沈学善 潘海平 何 卫 胡建军)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应急指挥部。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20年3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