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迈步维艰的种子行业

新冠疫情下迈步维艰的种子行业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3月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疫情期间春耕农资下乡最主要的问题是交通不畅、企业复工难和基层农资店营业率不高,特别是封闭管理的村,农资进不去,需要通过点对点进行供应。从25个省1500多个农业县反馈情况看,主动脉基本贯通,县内乡镇的道路通畅的占78%。全国362家重点种子企业复工率达到92%,产能达到62%,经营门店恢复开业78%。”

中国种子协会联合南方农村报社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对种子企业影响的问卷调查”,2月10-13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330份,约80%为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其中员工数量20人以下的企业约占60%,100人以上的企业约占5%,即68家。

疫情对种子企业的影响有多大?种子企业面临的困难由于交通受限、物流受阻、人员无法到位、防控物资难买、企业无法正常开工等问题,90%以上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其中,受影响较小的企业占48.5%;受影响较大、勉强维持的企业约占40%;受严重影响、濒临倒闭的企业近5%。预计疫情对94%以上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面临利润降低,105家企业利润预计同比减少50%以上,约10%的企业预计将亏损。虽然调研时间过去近一月,但存在问题仍有参考价值。

1.种子销售推广难。一是交通、物流等方面对种子种苗运输的影响是最大问题,75%以上的企业面临运输困境。临近春耕季节,是种业公司种子销售发货旺季。有近40%的企业种子发出量为零,发出量不超过3成的企业合计占75%以上,大部分企业种子还未发出或者发出较少。二是门面不能正常营业,且农民出行购种难。正常营业的种子门店仅3.3%,大部分销售种子门店不营业或者半营业,农民没有地方购买种子或购买种子不方便。由于“封路封村”,农民也难以去买到种子种苗。三是营销活动开展难。约一半的企业反映市场订单减少,年度销售计划难以落实。80%以上企业表示不能正常营业,影响种子销售和收入;67%企业表示送货下乡困难;40%以上企业表示购买种子的农民减少,订单减少,补货困难。

2.科研开展难。一是南繁育种无法正常开展。约50%企业表示原计划春节后到南繁基地,但目前人员过不去;23%表示育种材料没有人员收种;19%表示杂交测配工作完成不了。科研育种人员进岛困难,导致科研计划实施延后,影响南繁种子纯度田间鉴定工作。二是各地新品种试验等难以落实,约28%的企业反映,田间科研育种工作无法按照计划进行。新品种区试、引种试验等难以落实。由于乡村封路影响技术人员进出,无法保障科研正常进行。

3.基地生产难。一是生产计划难定。销量不定导致生产计划难做,造成难于确定与基地的生产合同面积。二是基地无法落实。主要的生产基地面临疫情防控压力,“封路封村”,种子生产型公司落实基地的难度加大。三是原种难以到村到户。部分快递物流停运,运输受限,原种发不出去影响种子生产。四是种子质量难以控制。因缺乏技术人员,制种工作和质量无法监控。

4.加工包装受影响。约一半的企业反映遇到加工包装问题。54%企业表示停工、停业造成种子生产加工进度拖延;45%企业表示种子无法正常加工包装等。主要存在开工难、用工难、种子调运难等问题。目前有93%的企业计划投入春耕的种子加工包装尚未全部完成。其中38.2%的企业有50%以上未完成,30%企业有30%-50%未完成,24%企业有30%以内未完成。

5.劳动力短缺。由于农村封村封路,工人不能进出,36%的企业表示劳动力短缺,难以找到合适的临时工。蔬菜类种苗公司存在较大用工难题,种苗不能按时交付;嫁接工等技术工种也因封存封路限制。种子种苗加工生产的人员相对密集,对疫情防控要求高,33%的企业表示无法买到足够的防护物资,防护口罩基本买不到。部分种苗公司反映,疫情期间工人工资增加约50%以上,运输费用增加约60%以上,公司难以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