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技术要点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合肥),根据生产基地调研情况,结合安全生产实际,提出韭菜安全生产防控技术要点。
韭菜生产环节技术要点
1.产地环境
蔬菜是生物体,产地环境安全是蔬菜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安全生产离不开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因此种植基地选择上,应首先符合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中相关指标要求,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将环境样品送至有认定资质的单位开展相关指标检测。
2.品种选择
种植户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气候分布选择适合的品种,要以抗病虫、抗低温、耐高温、分株能力强、外观和内在质量好的品种为基础。连续生产的种植模式,秋冬季日光温室中,应选择休眠期短的品种。
3.整地施肥
苗床应选择排灌方便的砂质土壤,酸碱度值应在7.5以下,播种前耕翻、施肥,并在翻耕后细耙,然后整平做畦。肥料应合理食用,保证环境和产品安全前提下再考虑产量,肥料应选用正规生产企业,尽量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基肥品种选择已经过无害化处理的优质有机肥、普通化肥、复合肥等,并深翻入土。
4.定植管理
定植时应尽量为幼苗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环境和适宜的生长环境,高温高湿季节不利于韭菜缓苗生长,应避开这一时段。春播苗,夏至后定植;夏播苗,大暑前后定植;秋播苗,在翌年清明前后定植。
定植韭苗时,起出后剪去须根,留2-3厘米;为保持根部吸收与叶面蒸腾之间的平衡,应再剪去叶子端一段。畦内行距18-20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栽苗8-10株,栽培深度不应超过分蘖节。
5.定植后管理
露地生长阶段管理。用水管理,定植后应注意土壤水分保持,灌溉两次,蹲苗锄划2-3次以促进新根的生长,此时土壤应保持渐湿状态;雨季期间应及时观察地块土壤状态,做好随时排涝准备。韭菜适宜生长温度为12℃-24℃,当最高环境温度降至12℃以下时,请相应减少灌溉水量和频次,保持土壤表面不干,防止出现烂苗情况。施肥管理,施肥依据韭菜长势,环境条件,如天气、土壤干湿度,选择施肥量和施肥频次。苗高35厘米以下,每亩施用10%-20%腐熟有机肥500公斤;苗高35厘米以上,每亩施用30%腐熟有机肥800公斤,另外合理加施尿素5-10公斤,或加施复合肥5公斤,干旱时应增大稀释比例,避免局部施用浓度过高导致烧苗。
棚室生产阶段管理。若韭菜主要收获叶片,可在秋季或冬季扣膜并转入温室种植;如果以收获韭薹为主,则无需扣膜,韭菜必须经历低温才会抽薹。扣膜前,需除净韭菜枯叶,并疏松表面土壤。对于休眠期较长的品种,为打破韭菜休眠期,保证新年前上市,可以在温室南侧搭建风障,人为制造温室地面寒冷的小气候,当地表封冻10厘米时,撤除风障扣上薄膜,加盖保温措施。
6.病虫害防治
韭菜种植过程中,虫害主要表现为韭蛆、潜叶蝇、蓟马;病害主要表现为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等。韭菜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配合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防治,是韭菜安全生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农业防治:根据本地情况,选择抗病虫品种,采取正确的栽培方式,培育壮苗,提高自身抗病虫能力。
物理防治:如糖酒液诱杀,每亩均匀放置1-3盆,按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3∶3∶1∶10∶0.6比例配成溶液,能够诱杀多种蝇类害虫。
生物农药防治:使用已登记的生物农药防治韭菜病虫害,如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75~90克/亩撒施可以用于防治韭蛆。
化学药剂防治:坚决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在蔬菜上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农药,根据田间病虫实际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按照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进行使用,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或推迟病虫害可能产生的抗药性,使用的同时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收,确保韭菜产品安全。
韭菜采收技术要点
定植第一年,不建议收获,以生根壮苗为主,生长时期需及时摘除出现的韭菜花。春季和秋季为主要收割季节,但秋季为了使韭菜养根过冬,收割次数应在1-2次;夏季环境温度超过韭菜适宜生长的最高温度,此时韭菜品质较差,一般不推荐收割。韭菜收获时选择清晨无雨时,将刀口距地面2-4厘米,切口呈黄色为宜且应整齐一致,留茬不宜过低否则会影响韭菜分蘖。两次收获时间间隔应保持在30天左右。每次收获后,不能立即浇水,需把韭菜茬挠一遍,2-3天待韭菜伤口愈合、新叶快出时进行浇水、追施肥料,施腐有机肥300-400公斤/亩,同时加施尿素10-15公斤/亩、复合肥10-15公斤/亩。为防止韭菜出现跳根,应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培土一次。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