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和应对

行业和应对

所有行业最终形成垄断,由数量很少的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个就是市场规律。

产品创新周期短是竞争加剧的表现,就如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玉米育种正潜移默化地改变,自交系选育只在当地选育时需要7-8年,有了海南加代3-4年可以实现,单倍体技术2-3年,而当前最快的技术是当年就可得到纯系,纯系快速地产生代表着竞争的加剧,育种家的效率就是育种家的价值。

未来一定会通过技术和资本来净化市场,会让低效的小微育种单位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你可以预测或是看到,但是你达不到,未来的育种可能很费钱但是很值钱。

所以今天站在独立育种人的角度看行业发展都是渺茫的,处处是危险的尽头。但是如果站在没撞冰山前泰坦尼克号的船头,看到的大海是宽阔的,无边的,所以超大的种业公司(例如种业前10强,这个数字是模糊概念不确定)、农化集团、上游科研单位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机会。

至于粮食总量和粮食安全的事没必要太忧心忡忡,曾经有人看到发达地区有人弃耕而推测粮食不保,觉得没有必要思虑过度,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种地与打工权衡必有选择,粮食安全主要看主产区,非主产区面积的增减影响不大,并且还受到价格的波动影响,在耕和弃之间转换,对市场相当于调节器,对生产方式相当于休耕,即便是主产区小范围调整也不必担忧,毕竟玉米生产还是相对过剩,曾经大面积的镰刀弯就是事例。

对于小微育种单位,觉得一米宽一万米深的提法是育种者最可行的办法和心里安慰,否则没有信心战胜多技术组合的大公司新手段冲击(一米宽一万米深的提法可以简化为1+1方法,好表述也显得育种人有科技含量?)。

除此外也要改变策略,低成本投入和一切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是你自己选出的系才是育种,选系只是育种的过程,要的是品种结果,并且还要高质量,这个独立育种人要十分清楚,合作和智种网公共平台的利用就相当关键。

长胡子的植物202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