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和采收期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梯度,株行距分别为 10 cm×25 cm (40×104 株/hm2)、15 cm×25 cm (26.7×104 株/hm2)、20 cm×25 cm (20×104 株/hm2)、25 cm×25 cm (16×104 株/hm2)、30 cm×25 cm (13.3×104 株/hm2),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每个梯度 3 个重复;采收期为 8 月、9 月和 10 月,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采收期对青海省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到蒙古黄芪在青海省栽培的最佳密度和采收期。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采收期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随着密度的减小,植株个体指标测量值增加,但是群体产量整体下降。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得出,最佳的种植密度为 26.7×104 株/hm2,在此密度下黄芪的综合性状和群体产量达到最佳。从采收期的综合评价中得出,10 月份采收的黄芪品相和产量最高。从生产实践和经济效益出发,青海省蒙古黄芪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26.7×104 株/hm2,宜 10 月采收。本研究为青海省农业区蒙古黄芪的种植提供了参考技术,对当地的扶贫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填补了高海拔地区栽培技术的空白,实现了黄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