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人民日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王辉—— 实验室里育不出好品种
《人民日报》2020年1月13日19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王辉教授,为了实现“让乡亲们不再饿肚子”的愿望,40多年将全部精力献给我国小麦育种事业,培育出“西农979”等小麦良种,为“中国碗”装上“中国粮”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农979选育与应用”项目, 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不倒秆、产量高,好吃!”提起“西农979”,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白砦村村民丁永和老汉赞不绝口。不光农民说好,就是与小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研究员张自亮也忍不住称赞:“‘西农979’将很多看似难以协调的优良特性集于一身,实现了半冬耐寒及早熟相结合,高产稳产与优质强筋相结合,多抗与广适相结合,外观商品性良好与内在品质优秀稳定相结合,是一个优势突出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一粒好种子,从杂交到审定需要10年左右时间。而王辉的“西农979”,从1987年开始选育到2005年通过国审,更是花了18个春秋。“全世界做育种的都一样,都是下地、下地、再下地,实验室里育不出好品种。”王辉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987年,王辉在进行育种教研教学的同时,开始在两亩试验地里搞起了小麦育种。刚开始,既没经费,也没设备、人手,常常不得不从自己的工资里掏钱买试验用品;人手不够,王辉就动员妻子、孩子、亲戚齐上阵。
功夫不负有心人,优质、早熟、多抗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于2005年顺利通过国审。这一品种迅速从关中麦区走向黄淮海麦区,成为其主栽小麦品种和优质小麦主导品种。目前,“西农979”已扩展到长江中下游麦区北部,成为当地的主栽或主要搭配品种。
为了让更多农民受益,在秋播前、小麦起身拔节期和小麦灌浆期等几个关键时段,王辉每次都拿出15到20天,到推广区调查“西农979”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创制了“以品种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学校、政府、企业、农户相结合,示范推广与产业化并举”的成果转化模式,使这一品种成为同期审定品种中推广速度最快的,累计种植面积1.42亿亩,生产优质小麦505亿公斤。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必须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尽心尽力。选择小麦育种事业,我一生无悔!”王辉说。
原文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5025974/4919381?from=singlemessage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