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2020年)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第15届(2020年)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代表合影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直都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也是发展地球科学理论的最佳天然实验室。长期以来,青藏高原的地体拼合历史,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造山作用、青藏高原生长过程以及伴生的资源能源效应、地质灾害、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生命演化等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2020年1月4-5日,由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第15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俯冲、碰撞与金属成矿”,旨在交流最新科研成果,研讨关键科学问题,凝练重点,明确方向,服务社会,切实提高我国在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在全国同行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年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7个单位、包括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400多名专家学者、研究生代表参加。
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2005年由在北京的青藏高原地学研究单位发起,已成功举办了14届。第15届年会首次走出北京,来到六朝古都的南京。会议承办方在组织形式和研讨内容上都精心组织,使得本届年会独具特色,精彩纷呈。会议学术交流包含“大会特邀报告”、“分组研讨报告”、“展板交流”三大板块,涵盖构造地质、岩浆岩、变质岩、矿床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和生命演化等多个主题。南京大学陆延青副校长、江苏省科协主席陈骏院士分别致开幕词和欢迎词。许志琴院士、贾承造院士、郑永飞院士、王成善院士、高锐院士、杨经绥院士、丁林院士、王汝成教授、赵俊猛研究员、张泽明研究员、李海兵研究员、许强教授、王强研究员,朱弟成教授、章军锋教授、曾令森研究员、姚华建教授、胡修棉教授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展示了各自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专家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南京大学陆延青副校长致开幕词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江苏省科协主席陈骏院士致欢迎词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分组研讨报告分为深部的“构造、岩浆、变质、矿床、地球物理”和表层的“沉积、地貌、气候、生命演化”两大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美国内华达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单位的18名学者做了学术报告。代表们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会场气氛热烈而友好。
大会现场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大会主席许志琴院士做大会报告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本次年会为了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设立了两个单独的时间段进行展板交流,累积时间2个半小时。共有70余位资深学者和青年才俊通过展板介绍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代表参与讨论。为了增加趣味性和鼓励展板交流,设立了针对展板交流的奖品,赞助商提供的地质锤、登山包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奖品让获奖者开心不已,活跃了会场气氛。
展板交流现场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抽奖现场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主题报告之后,全体参会人员以青藏高原的深部动力学和浅表过程的相互作用为议题开展自由讨论。代表们踊跃发言,讨论深 入,气氛热烈。年会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圆满完成了预定议程,为青藏高原的地质、资源、环境、灾害和人类宜居性等重大科学问题进一步研究明确了方向。
大会组委会宣布第16届(2020年)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将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承办,赵俊猛研究员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汝成教授手中接过青藏高原年会会旗。全体与会人员齐唱《勘探队员之歌》,年会在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的音乐旋律中落下帷幕。
交接会旗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
齐唱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