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7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7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6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29.7%。多项国家科技奖成果已经实现转移转化和落地应用。
“三城一区”主平台创新成效显著
北京市科技奖励办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实现了瞩目的成就,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支撑了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北京放眼全球、紧盯国际前沿,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主持完成的18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数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百花齐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创新成效显著。
中关村科学城是新中国科技创新的摇篮和源泉,肩负着打造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重任,创新文化深厚,科技资源聚集,科研成果丰硕。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达40余项。
在未来科学城布局建设的“能源谷”,通过整合能源科技与产业资源,形成能源产业明显集聚能力,扩大未来科学城能源产业影响,快速抢占能源领域国际科技高地。“能源谷”企业——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项目“铝合金节能输电导线及多场景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经济技术开发区则重在对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创新型产业集群。
北京创新布局加快向“三城一区”拓展,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源源动能。
成果落地转化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瞄准“宝塔尖”,多出“黑科技”,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狠抓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力度,拓展应用场景,支撑了高精尖产业发展,产生了一批代表性获奖成果,新动能培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北京更有“科技范儿”。
北京大学教授张强主持完成的项目“药物新制剂中乳化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创建了新制剂中新型乳化关键技术体系,实现新型乳化技术从无到有、从追踪到超越的突破。成果在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开发出的系列“拳头产品”,累计销售逾150亿元,培育了国内乳化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推动了我国制剂技术和制剂行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教授季向阳主持完成的项目“编码摄像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在理论、技术、装备等多个层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形成了整套编码摄像技术新体系。成果在北京地区企业——凌云光技术集团实现转化,研发的4大系列30余个品种的视觉检测装备,广泛应用于3C电子装配检测、LCD检测、食品包装检测、交通运行安全监测等,引领了工业视觉自动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杨世春主持完成的项目“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攻克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寿命快速检测、能耗精准评测和安全量化评价等三大关键检测难题,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研发-制造-应用”全过程的检测标准体系。成果应用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宁德时代等93家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企业,为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赋能精准扶贫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北京自觉肩负起扶贫协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脱贫优势,助力贫困地区走科技扶贫、产业脱贫的发展道路。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洪文主持完成的项目“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攻克了高速作业条件下充种率低、携种不稳的难题,发明了“精量排种器促充种稳携种”技术与系列装备,创建了华北夏玉米、北方春玉米和东北垄作春玉米少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改善了农田耕作模式,累计应用面积2.69亿亩。成果在河北、内蒙古等地相关企业转化应用,带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熊本海主持完成的项目“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能饲喂装备创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建立了功能完整的中国饲料数据库和日粮配方优化系统,形成了家畜养殖数字化管控和畜产品溯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项目推广到全国各地的近3700余家企业,累计新增产值超千亿元,实现了保障食品公共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