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科普如何吸引公众

作者:赵宗豪 冯冠南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
专业:经济法学

随着转基因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我国转基因科普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希望这样能够使公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转基因的相关知识,从而为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应用奠定一定的社会基础。但事与愿违,在实行多年转基因科普后我国公众对转基因的认同度提升的并不明显,尤其是在转基因农作物领域,其商业化应用在我国进程迟难推进。如何扭转这一局面,通过转基因科普提高公众认同度是后续转基因科普的重要方向。关键在于弄明白现阶段转基因科普为何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才能对症下药。结合多年的转基因科普经验与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现有的转基因科普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缺乏与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的交流。现阶段转基因科普以转基因技术专家之间的相互交流、转基因技术专家对一般公众的知识输出为主,忽视了与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的交流。一方面这些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接受了系统的学术培训,在各自领域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转基因技术缺乏相应的了解;另一方面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有较为坚定的信念,一旦形成认知就难以改变。媒体传播的不真实的信息被这些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接收后,就加深了这些共同体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而这些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恰恰是拥有社会影响力的那一部分公众,他们的错误表达很容易引起非学术共同体的共鸣,降低了转基因科普的功效。

二、科普方式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现阶段转基因科普的方式以期刊发表文章、新闻网站转载和宣讲会为主,很难吸引一般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视野。年轻一代获取自己所学专业以外信息的能力以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居多,对于那些转基因科普网站、转基因科研机构办理的交流会缺乏了解的兴趣和动机。反而是“反转”的一方大肆利用微博等方式吸引了年轻公众的视野,使得转基因在年轻公众中先入为主的留下了妖魔化印象。

三、缺乏专业的宣传人员。现阶段转基因科普的主力军是科研机构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而非专业的舆论宣传工作者。转基因科普的确需要科学正确的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目的是这些专业知识如何让普通公众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明白,有什么价值。科研人员的长处是从事科研工作,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专业的学术语言使得公众较难以与之达成共鸣,从而降低了转基因科普的普及度。

针对以上现阶段转基因科普的不足,未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不同学科交流力度,促成基本共识。现代社会是个多元社会,在不同学科之间想要达成高度的一致是一种乌托邦,但不同学科间的基本共识仍是有可能且必须的。在进行转基因科普时候要加大与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力度,在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中传播正确的转基因知识和事实,让这些非转基因学术共同体在事实基础上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评价,而非基于新闻媒体传播的错误信息。

第二,紧跟媒体发展,增加科普渠道。现在是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和效率远远高于学术期刊、传统门户网站和线下讨论会。转基因科普人员尤其是年轻的转基因从业人员可以利用微博账号、抖音账号把自己的科研日常分享出来,形成全天候的科普;科研机构、学术大牛则可注册并认证账号,以机构的名义发布科研信息。

第三,转基因科普宣传市场化。科普是将正确的专业基本知识“化繁为简”在社会层面传播,这种特性决定了完全可以把科普任务外包给专业媒体,让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作为沟通转基因专家和公众的桥梁。

转基因科普任重道远,归根结底最有效的科普是实践。只有转基因真正产业化后,才能将实实在在的“真相”向公众展示,吸引其注意,而不是科研机构想方设法博取公众关注。在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转基因科普能够充分发挥其传播真实信息的作用,以求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的认同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