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加剧植物物种同质化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团队系统评估了人类活动对中国维管植物大尺度分布的影响,发现狭域种的分布区萎缩,而广布种的分布区扩张,为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成果于12月17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马克平研究组以9701种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分布区占有率与人类活动指标以及其他潜在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分布区面积最小的30%的狭域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物种相对西北部的物种有更小的分布区占有率;而对于分布区面积最大的30%的广布种,东南部物种有更大的分布区占有率。此外,分布区占有率的种间差异和空间格局与人类活动指标紧密相关,但对于狭域种是负相关关系,而对于广布种是正相关关系。
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活动很可能使得狭域种的分布区萎缩了,但促进了广布种的分布扩张,这会导致不同地区的物种组成同质化。由于自然界中的狭域种占比很高,人类活动对物种分布的负面影响应该非常普遍,亟待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地,并考虑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生态系统恢复,从而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长期存在较强的人类活动压力,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形成巨大挑战。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在空间上差异很大,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胡焕庸线东南部,这为分析人类活动对物种分布的影响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已有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不仅改变了局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也影响了物种的大尺度分布。一方面,很多物种的分布区萎缩了,甚至面临着灭绝风险。另外一方面,不少物种的分布区却扩张了。阐明不同物种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DOI: 10.1073/pnas.191185111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