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水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 2019年年度总结会召开

12月3日,由我校水土保持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项目年度总结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宁堆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校水保所李锐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余新晓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李秀彬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张光辉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吴炳方研究员、北京大学李双成教授等项目专家组成员以及项目负责人刘国彬研究员、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等70余人参加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各个课题负责人进展报告,并审阅了相关材料。与会专家对各个课题逐一讨论,分别形成针对各个课题的意见。项目及课题负责人在听取专家评议意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明确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为明年项目的顺利验收打好基础。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也是我国“两屏三带”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随着生态工程的实施和经济发展,该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产业初具规模,但植被结构不合理和生态产业技术薄弱两大问题依然突出。因此,研发及集成相关技术,建立试验示范样板,为该区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该项目旨在针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结构不尽合理、水土保持功能低和生态产业技术薄弱的问题,阐明治理措施、资源配置与生态产业耦合机制,研发并集成主要类型区植被结构调控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特色生态产业技术,通过示范推广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该项目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立了6个试验示范区,在不同类型区林草植被结构定向调控原理与技术、特色高附加值的生态产业技术研发、流域水土资源与景观格局优化配置的生态设计技术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区域适宜性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项目初步阐明了治理措施、资源配置与生态产业耦合机制,研发并集成主要类型区植被结构调控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特色生态产业技术。


王学锋 终审:郭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