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冬季旺长会受冻、倒伏、减产,啥表现?咋防控?

即使赶上了像今年一样的暖冬暖秋,也不是所有的小麦都旺长;即使是小麦旺长了,也不是所有的小麦都会因此而受冻受害;更不是所有的小麦品种来年都因为旺长而发生倒伏、而面临减产的风险!

现在正值气象学意义上的"大雪“节气,但这个”大雪“节气的天气不太冷。且据气象台说,近些天全国的气温还要继续的表现偏高,甚至一些地方还要偏高明显。这样的冬天,这样不冷的天气,就挡不住小麦继续的旺长了。

从一般规律上说,小麦秋季和冬季旺长的结果就是面临着冬春受冻、面临着幼苗和来年成株的倒伏,面临着最终的减产。

小麦秋季和冬季旺长和疯长为什么会受冻?为什么会发生倒伏?为什么会造成减产?

不论秋季还是冬季,旺长的麦田由于叶片发生披捶反光,我们远看麦田有放光的感觉,放光越明显,说明旺长就越严重。这样的麦田,用我们小麦栽培专家陈霞群教授的说法就是“完了”!

小麦秋季和冬季旺长和疯长的表现和隐患:

1)旺长的麦苗不仅叶片长,且叶鞘或假茎也长,较长的叶鞘或假茎让小麦幼苗倒伏成为了可能,就如同2016~2017冬季黄淮麦区有旺长麦田出现了幼苗倒伏。这样的麦苗,不仅遇低温容易受冻,由于其茎基部受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影响而脆弱,来年生育中后期也容易发生严重的茎秆倒伏。

2)疯长的麦苗颜色变淡,基部节间伸长,分蘖停止或明显减少,幼穗发育进入二棱期,这样伸长的节间和幼穗遇低温都容易受冻,这也是疯长麦田年后主茎和大分蘖退化,麦田群体(穗头)减少的原因。3)旺长使得群体加大,植株营养物质消耗的多,积累的少,这也是旺长麦苗分蘖节容易受冻和来年春季麦田脱肥、麦苗瘦弱的关键,这样的麦田即使是冻害发生不严重,减产也成定局。

关于小麦秋季和冬季旺长和疯长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上边我们说了,“即使赶上了像今年一样的暖冬暖秋,也不是所有的小麦都旺长;即使是小麦旺长了,也不是所有的小麦都会因此而受冻受害;更不是所有的小麦品种来年都因为旺长了而发生倒伏、而面临减产的风险!”那么,发生暖冬暖秋是自然的事儿,我们管不了,遇到了暖冬暖秋小麦旺长我们也限制不了,但暖秋暖冬和小麦旺长的同时,不让小麦因为这些造成产量有较大损失,我们却有主动权。这些“权”就是:

1)品种类型要选对。一般来说,冬性强或偏强、幼苗习性偏匍匐、颜色较浓绿的品种不容易旺长,或即使是出现了旺长,造成的产量损失也较低或没有。所以,我们把选择对路的品种类型作为防控麦苗旺长的首要途径。

2)播种期一定要不能早。小麦播种期适宜,冬前积温就不会高;积温不高,叶片生长数量就不会过多,幼穗就不会在冬前进入分化期,基部节间就不会伸长,叶片就不会过长,旺长何来?

3)播种量一定要适宜。没有充足理由的大播种量就是在人为为小麦旺长创造条件!小麦有分蘖习性,当发生的分蘖没有空间时,即使是习性偏匍匐的类型,也会因为群体过大、个体拥挤而“丛”起来(如上边照片中的麦苗),这样“丛”起来的麦苗,具备麦苗旺长所带来的诸多“隐患”。

全球气候变暖是大趋势,暖秋暖冬也将是未来的家常便饭,如此秋冬季小麦的旺长就不可避免,当品种类型选择合理,相关配套措施实施到位时,暖冬暖秋对来年小麦产量增加应该是个积极因素,而不是消极因素;相反,品种选择不合理,小麦播种期过早和播种量无理由的加大后,因旺长造成的产量损失就在眼前了。至于小麦旺长后的各种“控旺措施”,我不太看好。也就是说,小麦发生旺长后,一些措施我们实施了,我们累受了、钱花了,但小麦产量的损失还会继续。

在农业生产上,把地种好、让小麦长好,踏踏实实的实现增产增收历来就没有什么高招儿,更不要等着问题出来后去“亡羊补牢”!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未雨绸缪,把问题考虑在前边——首先是从种子准备、品种选择下手,再到提高整地质量、把握好播种时期和播种量等,如此按照规律和规矩进行每一项农事操作后,同样是暖冬暖秋,同样是小麦的旺长,等待我们的也不是损失,而是增产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