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强耕地保护粮种研发 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升

11月12日,广西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发布会介绍自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以来,广西落实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宇雄在会上介绍,广西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耕地保护工作创新推进

近年来,广西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创新耕地保护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资源基础。耕地保护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广西在全国率先出台新修订的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出台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拓宽补充耕地工作资金渠道,加大补充耕地工作投入,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实现“应剥尽剥、应覆尽覆”,其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相关制度获得原国土资源部转发,向全国推广。

2018年,广西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同比下降14%,全区已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土壤治理,在全国率先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排查工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升

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广西1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完成率108.2%。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提升,引导撂荒水田流转。依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和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稳步推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努力稳定口粮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已建成的50个水稻大型工厂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以及280多个中小型工厂化育秧中心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水稻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在稳步推进简易大棚育秧技术的基础上,试点示范庭院温室小棚育秧技术,通过在14个市各建立1—2个示范点,每个点5—10户,集中开展庭院小棚育秧试验示范,完善熟化技术模式,提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

2017年以来,广西实施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积极探索集成适合广西水稻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有效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严密监测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截至2019年10月31日,广西水稻、玉米病虫累计防治面积约4500万亩次。

超级稻攻关和粮食作物新品种研成效显着

近几年来,广西每年选择6—10个水稻主产县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年创建示范区面积30多万亩,辐射带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150多万亩,成功探索总结出“稻+稻+灯”“稻+稻+绿肥”等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模式,达到“三减两增一提升”(即化肥、农药、用工减,单产、效益增,品质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目标。

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团队联合广西农业技术人员,在桂林市灌阳县开展“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实现了“三省两高一优”(省种省工省药、高产高效、优质),连续刷新广西杂交稻单产最高纪录,并创世界高产纪录。广西全面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开展科企合作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品种创新选育步伐。

广西自主选育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品种“华健1号”,袁隆平院士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国家提出加快推广种植“华健1号”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用以替代进口大豆的建议。2018年4月,广西选送的“野香优丝苗”“百香优125”在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中被评为“最受喜爱的十大优质稻米品种”。2018年5月,广西选送自主育成的“野香优莉丝”水稻品种在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粮食宏观调控基础进一步夯实

多年来,广西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储备粮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储备粮轮换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国家下达的储备粮计划足额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进一步完善储备粮管理、轮换、协调、保障机制,加强储备粮监督管理。储备粮订单收购工作稳步开展,未出现种粮农民“卖粮难”和给售粮农民“打白条”现象;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完善,粮食流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2017年南宁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与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联网,截至2019年10月31日,累计完成粮食交易量157.5万吨,交易额达33.58亿元;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切实推进,确保应急状态下的粮油供应能力。在今年开展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中查明,广西各级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为全区粮食宏观调控夯实基础。

粮食质量监管水平持续提高

2017年12月,自治区粮食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桂粮发〔2017〕68号),进一步细化了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和办法。继续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监测,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土壤重金属普查和水稻重金属风险排查监测。不断加大粮食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粮食经营企业名录库和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开展对办理粮食收购许可企业守法诚信评价并实行分类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粮食流通监管全覆盖。严格按要求处置重金属超标稻谷,杜绝不合格口粮流入市场。

“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17年广西被列为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省份之一,全区“优质粮食工程”主要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目,工程实施以来,三个子项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二是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得到逐步完善;三是“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有效推进。经初步统计,今年全区符合“中国好粮油”或“广西香米”产品标准和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优质稻种植面积将达750万亩以上,总产量300万吨左右。

稻谷补贴与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实施顺利开展

粮食收购政策直接关系农民种粮收入和种粮积极性,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提问。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韦尚英介绍,今年广西继续在58个粮食主产县开展稻谷补贴与储备稻谷订单收购挂钩工作,订单收购计划80万吨,收购价格为普通早籼稻2.40元/公斤,优质早籼稻(含专用稻)2.62元/公斤,优质晚籼稻3.00元/公斤,同时,优质稻在顺价销售的原则下,收购价格可适当上浮;对个别品质较差的品种,收购价格可以适当下浮,下浮后的收购价格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今年共计安排稻谷补贴资金2.5亿元,补贴标准按照“优粮优补”的原则,稻谷生产者在订单收购粮食售粮以后,另外给予普通早籼稻每公斤补贴0.20元、优质稻每公斤补贴0.38元。

实施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一方面保持了广西粮食收购市场价格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在近几年国内粮食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广西保持粮食收购价格在国家确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之上,没有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种粮农民调整优化种粮结构,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并最大限度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截至2019年11月5日,全区入统企业新粮收购80.29万吨,其中储备粮订单收购50.51万吨。

广西(中国—东盟)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意义重大

据了解,广西正在推进广西(中国—东盟)粮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进展如何了呢?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宇雄介绍,该项目是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动所属粮食企业合作投资建设的项目。项目规划占地约1300亩,其中建设用地788亩,预算总投资约25亿元。园区划分为仓储板块、物流板块、加工板块,其中:仓储板块建设用地308亩,现已基本完成建设,各项主要功能已经投入使用。物流板块和加工板块项目建设用地分别为278亩、202亩,两个板块部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争取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园区建设的定位是“立足广西、对接产区、辐射西南、面向东盟”,建设目标是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化大型现代粮食物流中心、我国北粮南运和东盟粮食输入国内市场的枢纽,对保障广西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不仅完善广西粮食市场体系,有利于广西粮食供求平衡,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还增强广西与东盟国家在粮食领域的交流合作。(记者 黄玲娜)

    (文章来源:广西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