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种子长不出“稻米航母”



稻农插秧期待好收成。(资料片)

“再过三四年,一些稻米主产区或将无种可种”,这是市政协委员深入我市田间地头调研后,在两会上提出的观点。

而支撑这一观点的背景是,很多稻米产区因不断增产,种子需求量逐年加大,造成品质严重退化。委员们为此建言,要打造年产值超500亿元的稻米“产业航母”,“我市稻米种子提纯复壮任务迫在眉睫。”

哈市多个稻米品牌享誉省内外

2010年,旨在加快稻米产业发展的“提水扩稻工程”在我市全面实施,并迅速取得成效——截至2012年底,水稻种植面积达877.7万亩,总产量533.1万吨,产值177亿元,我市由此成为全国优质大米主产区。

2013年,1000万亩稻田使全市水稻总产量跃升到600万吨这一新台阶。作为哈市粮食三大生产作物的核心,稻米产业的地位由此更加稳固。

目前,以五常大米为龙头,我市多个稻米品牌享誉省内外。五常、方正、通河、延寿均在国家注册了大米产地证明商标。五常市还跻身全国水稻生产五强县之一,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作为全国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方正县也享有“中国富硒大米之乡”的美誉。

个别稻米主产区或将无种可种

“我市稻米品牌,特别是‘五常大米’,之所以在国内市场具有很高声誉,除土壤有机质含量、气候、栽培技术外,种子特性是关键”,市政协委员在调研后认为,要做大、做强、做优稻米产业,必须从培育优质种子做起。

近年来,由于水稻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种子需求量随之增大,致使五常、方正、通河、延寿大米的特性品质均不同程度出现下降。有关农业技术专家预测,我市优质稻种的提纯任务迫在眉睫,如不尽快解决,再过三四年,个别稻米主产区将无种可种。

委员们在调研中还注意到,因为种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我市稻米主产区已普遍没有备选品种,更没有研发、培育出新品种。这直接导致全市水稻备选品种匮乏,储备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稻米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眼下,全市稻米加工企业多达千家,品牌超过600个,资源无序竞争已现端倪。因行业管理缺失,缺乏统一标准,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加工成品进入高、中档次的仅占10%—15%,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我市推进稻米品牌产业化大发展的脚步。

建种子研发中心储备开发良种

政协委员建议,我市推进稻米品牌产业化大发展已势在必行,应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年产值超500亿元的稻米“产业航母”。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快稻米种子提纯复壮的研究步伐,不断推进种子储备及新品种开发。

委员们认为,我市应加大对稻米研究的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稻种子研发中心,对稻米主产区所用五优稻3、4号,绥粳4号等主要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其优良特性。组织专家针对稻米主产区所用品种,在区域气候、土壤性质、种植习惯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定主栽品种,防止稻米主产区所用稻种过多、过滥。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整合国家、省市科研力量,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科研攻关小组,加快种子储备、新品种研发能力;加快种子基地建设,按照水稻种植面积确定所需种子数量,保证种子繁育用地,提高种子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做到提纯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实现供种保障。

委员们建议,今后对种子繁育过程要实施跟踪监管,做好种子品质鉴定、评审、测试、检疫、检验管理,保证种子质量。加强对订单生产企业、合作社的种源监管力度,提高对种子经销户的监管水平,严禁无授权、有疫情或检验不合格的种子流入市场,严禁销售未审定的品种。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