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鱼欢虾跳稻花香

如果说最近几年,农业领域呼声最高、底色最靓的新业态,可能非稻渔综合种养莫属。且不说省肥减药、控制投入多么给力,光是小龙虾、大闸蟹、福瑞鲤这些“流量明星”就足够耀眼。

在安徽,稻渔综合种养特别是稻虾产业,不仅是农渔民增收的“利器”,更是安徽现代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神器”。去年底,安徽提出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力争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100万亩,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000斤,亩年产值达到1万元。安徽省副省长张曙光指出,安徽稻渔综合种养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今后一个时期,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稻渔产品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示范带动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安徽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目标既定,重在落实。安徽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如何上档次、上规模?我们一起来看——

看规模:一个乡不大,体量却不小

凌晨4点,霍邱县三流乡,黎明前的黑暗中随处可见星星点点的“火光”。

“农户们正在田里起捕小龙虾。别看现在冷,一会儿可有热火朝天的大场面!”三流乡党委书记孙广杰一句话逗乐了大伙儿,一行人向着稻田深处走去。

黑暗中看不清人的身影,只能确认一处“星火”就是一个养殖户。数不清的矿灯或远或近,起起落落。

5点,三流乡李东楼小龙虾市场,老板李德龙正在和一位来自合肥的客商“过招儿”。对方坚持要每公斤80-100尾的龙虾,标准严苛,反复挑选后还是从已经装车的塑料箱中挑出了一些。

而另一旁,几名脚踩胶鞋、驾驶三轮车的村民陆续赶过来,从网兜或是红桶中倒出自己刚刚捕获的小龙虾。

6点,天已经大亮。此时在乡镇的“主干道”上已经停满了采购的车量,农户们在几家较大的交易商的门前排队“出货”。

马南园村的胡言海,是养虾的老手,他身边围着不少养殖户一起交流经验。今天他运来了两桶虾,20亩田最近每天都可以收获近50斤的成虾,平均每亩2斤多不止。他的虾品质高卖相好,5-6钱的规格竟拿到了29元/斤的高价,才一个早晨就有1000多元到手,让村民们羡慕不已。

据介绍,三流乡虽然田块较零散,不适宜大面积开沟渠,但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虾,每家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全乡4万多人口,有超过一半从事养虾,十万亩稻田中近8万亩开展了稻虾综合种养。根据三流乡农村商业银行的统计,2018年农民存款达到2.56亿元,比5年前8000万元多出1.76亿元。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蒋军告诉记者,“三流模式”虽然没有规模化的精养池塘,养殖方式却十分科学。比如秋天提早收割水稻投放虾苗,利用9-11月的温度为小龙虾抢出生长时间;冬季适当加高水位让龙虾越冬,次年春天就可以领“鲜”上市,从3月底一直到五六月延长供应时间,让农户增收,这恰恰是技术部门倡导的方向。眼下龙虾苗市场紧俏,霍邱虾还能提前上市,市场表现自然不俗。

据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三流乡稻虾种养面积近8万亩,是全省第一乡;霍邱县稻虾种养面积超过40万亩,是全省第一县;六安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66万亩,是全省第一市。“今年3月17日,中国渔业协会组织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充分讨论后,授予霍邱‘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称号,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霍邱走出了一条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新路子。”霍邱县委常委马仁高说。

看档次:产业链延伸,消费端升级

如今除了六安,合肥、滁州、芜湖、安庆、宣城等地都在加快稻虾产业规模、档次同步提升。

“今年初,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2019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明确了2019年全省总面积达到300万亩的发展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各地积极开展高标准稻渔示范基地建设、小龙虾良种生产基地建设、渔米品牌培育等工作,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55万亩,总面积达到25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呈现出形势好、发展快、规模大、效益高的局面。虽然目前小龙虾价格超过稻虾米,但随着一个阶段的发展,二者价格将持平甚至逆转。未来一定是稻虾米的价格远远高于龙虾,这也是我省发展稻虾共作、保障粮食安全绿色发展目标。”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卫东表示。

在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的龙安社区,600亩高标准虾稻田今年春天正式启用,春季放虾,一年两季。“从去年试养的情况来看,亩产小龙虾100公斤,水稻产量可达到1400斤,离亩产‘万元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龙安社区第一书记叶涛说。

据介绍,截至2018年,合肥市虾稻综合种养基地面积达20.2万亩,全市共有万亩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片24个,国家级虾稻种养示范区3家。

在巢湖市柘皋镇大鑫食品有限公司,老板苏虎正忙着“备战”,他的加工厂很快就将满负荷运转。“每年龙虾大量上市集中在5-7月。龙虾进来以后会划分规格,经过冲洗、高温蒸煮、冷却、工人剥虾、调制烹饪、速冻等多个环节,最后包装上市。2018年收购了3000吨原料虾,主要加工虾仁和虾尾,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主要销往欧美国家,创汇约700万美元。”苏虎还表示,近几年小龙虾市场火爆,高峰时加工厂有400名工人,为近百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品牌虾的“供给”下,需求侧和消费端更是火爆。以老谢龙虾、阿胖龙虾等为代表的“龙虾大王”有口皆碑,在省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目前,合肥市城区品牌龙虾餐饮店160余家,年消费龙虾达8500吨。全市现有各类龙虾大排档1500余家,“吃龙虾、喝啤酒、谈生意、交朋友”的餐饮文化理念深入民心。2018年全市龙虾产业销售额达到65亿元。

“到2021年,合肥力争开展虾稻综合种养面积100万亩以上,一产产值(龙虾、稻米)100亿元以上,一二三产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集养殖、加工、出口、科研、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完整虾稻产业链条,努力把虾稻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农美居的第一特色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和接二连三融合的第一综合产业。”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易述远表示。

看效益:“万元”咋实现,品质给底气

“百千万工程”中的最后一个目标是万元钱,即每亩产出综合效益达到1万元,可以说这是终极挑战。但是“生态米、品牌粮”的定位,给安徽增添了底气。

深处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由于光照时间短,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如何能让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90后”妹子陈来凤,靠着稻田养虾一举扭转了家乡的局面。

“充分利用田间生态环境开展稻田养虾,在水稻种植和龙虾养殖过程中,水稻采用人工栽秧,利用秸秆还田,全过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产出优质有机的虾田稻米。通过测产,稻谷平均亩产达到503.2公斤,龙虾亩产150公斤,亩利润超过7000元,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目标。”霍山县成凤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来凤说。

据介绍,2018年,该合作社种植优质稻米3600亩,稻田养虾1100亩,年产小龙虾150吨,优质稻米1800吨,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近1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2300万元。如今,合作社不仅种养模式科学,还把有机稻谷精深加工、包装,注册了“两超”品牌商标和有机认证,打造“虾田米”品牌,虾田黑米、虾田粳米等多个品类已经畅销周边地市。虾田米在市场上可卖到每斤10元,大大提升了综合效益。

同样让虾稻米大放异彩的,还有全椒县银花家庭农场的主人张银花。“改好田、种好草、培好水、投好苗、精管理、衔好茬、早上市。”在她开创的“21字经”指引下,龙虾肥、稻米香、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已实现。

“在2018年渔博会上,百子银花牌生态大米和龙虾荣获金奖。有来自保险行业的客商一下签订了80万元的大单,采购了12万斤绿色虾稻米,这让我们开展稻虾共作的信心更足了。”张银花说。

“当前,安徽稻虾产业呈现出了种养面积增大、高效模式增多、综合效益增加、品牌影响力增强、组织化程度增密的良好态势。2019年,我们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市县增量、种苗繁育攻关、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培育、品牌创建、政策支持、政府推进等6大行动,加快稻虾产业提档升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