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粮食生产“九连增”的背后









农为邦本,食为政先。从2005年开始,秀洲区粮食作物总产量逐年增长。2013年,秀洲区粮食生产在经受早春持续低温阴雨、夏日高温干旱、秋季“菲特”台风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极端天气影响下,实现了又一个丰收年:全区粮食作物总产量突破21.1万吨,比2012年增加0.2万吨,水稻亩产达 579公斤,首次实现了粮食总产量以及水稻单位亩产的“九连增”(见表一),成为秀洲区粮食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但在粮食产量“九连增”的背后,秀洲区也面临着粮食生产再提升、土地肥力下降、城镇化发展、劳动力老龄化、杂交水稻推广之间的现实困境。

水稻高产创建、粮食功能区建设、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配套集成技术推广、政策倾斜……面对现实矛盾,秀洲区挥出一系列“组合拳”,多管齐下探索破解路径,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推进秀洲粮食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嘉兴市秀洲区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的粮食主产县(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地受到风蚀与水蚀。秀洲区虽地处平原地区,但是水网密布,流水侵蚀、自然风化、强暴雨乃至洪水的冲刷,再加上农民在日常农作过程中的不正确耕作,表现在耕作中重用轻养,对土地长期掠夺式的耕种、经营,不加以保护,使得耕作层变薄,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肥力退化的问题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难以再提高。

城镇化的脚步也已迈进农村、踏进农田,向农村要地、向农田要地的情况时有发生。“曾经这里都是农田,而今都已建成了楼房”。村落有了城市的影子,而农田却失去了灵魂。如何确保耕地面积红线成为确保粮食连增的重要保障。

【现实困境】土地肥力下降,城镇化发展威胁粮食生产安全

土地肥力下降,城镇化发展,挑战着耕地面积警戒线,威胁着粮食生产安全。“即使不保证耕地面积增加,但至少要稳定耕地面积不能减少”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秀洲区严控耕地面积不骤减,稳定耕地面积,与此同时大力推广粮食功能区建设,以及提升标准农田质量,“开源节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秀洲区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据了解,2013年,秀洲区粮食作物复种面积达到46.4万亩,粮食总产达21万吨以上。在2013年秀洲区新建成粮食功能区2.1827万亩,共计44个区块,同时建成王店镇三建村、洪合镇洪合村、新塍镇小金港村、王江泾虹北村等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 4个。截至目前,秀洲区已建成粮食功能区9.01万亩,规划到2014年建成粮食功能区11.43万亩,到2018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0万亩。

在助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同时,多措并举提升标准农田质量。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中,除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外,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推行秸秆还田等一系列措施,保护提升农田质量。

【破解】粮食功能区建设、标准农田质量提升

秀洲区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的背后依然存在着农村劳动力缺失、老龄化与“机器换人”时代的碰撞,常年以来农作技术的传统化,农民们精耕细作的效率远远低于机械化耕作。

秀洲区农经局相关专家介绍到,“据统计,现在秀洲区承包土地的农民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40岁至50岁有少数,然而40岁以下的农民则少之又少,这就意味着农村的种粮劳动力逐渐呈现老龄化的趋势。”

随着秀洲区“两新”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加速流转,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大批青壮劳动力又流出农村转到二、三产业,由粮食生产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现象凸显,农业“用工荒”不同程度存在。秀洲农业今后将面临的问题是,谁来种地?

【现实困境】农村劳动力缺失与老龄化,今后谁来种地?

为了破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张、年轻一代不愿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劳动力价格逐年增加、人工作业效率低下等严峻问题,秀洲区从2009年开始,以整村为单位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创新之路,这种模式在全省也无具体参考标准。继2009年王江泾阳城村成功创建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2010年秀洲区继续在各镇(街道)宣传推广全程机械化示范村模式,以机械化插秧为突破口,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让种粮农户省心、省力、省钱。与此同时,创建科学实用的,机手和农户都能接受的服务运作机制,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机服务集约化,从而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再有创新探索新模式,在本村农机装备水平不高及农户生产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引进及管理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模式、首先实现村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从而推动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通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提升,提升秀洲区农业“机器换人”的进程。在秀洲区采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村,减少用工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效地提升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发展。“机器换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有效地助推了秀洲粮食生产“九连增”。

【破解】 “机器换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

秀洲区粮食作物总产量实现了自2005年至2013年的“九连增”,同样在水稻单产上也呈现“九连增”的态势(见表一)。“去年夏季高温干旱,后期又受到‘菲特’台风影响,造成秀洲诸多农田被淹,水稻产量上也有所影响,如果没有夏季的高温干旱和台风的影响,那水稻产量将是新高”。据了解,秀洲区水稻单产实现“九连增”的成绩,离不开秀洲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据了解,2013年秀洲区共种植晚稻27.11万亩,其中杂交水稻达2.5万亩。虽然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少于常规水稻,但却是秀洲区晚稻增产的主力。秀洲区农经局粮油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全区杂交水稻总体产量都很高,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以上,最高产的田亩产达到900公斤以上。

“杂交水稻虽然产量高,同样杂交水稻的种子成本也高。杂交水稻的种子价格是常规水稻的10倍多,且不能留种。”秀洲区农经局相关专家介绍到,“许多农民觉得杂交水稻的种子成本过高。”

【现实困境】农业生产投入要素成本过高、杂交水稻种子成本高

秀洲区加大政策扶持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各项普惠政策,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确保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的政策补贴,助推了秀洲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在农机购置、水稻机插等方面均有大力度的扶持补贴,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引导,杂交水稻、农业机械化进程得到稳步推进。

自2008年起,秀洲区开展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活动,2012年起实施嘉兴市水稻高产创建600行动,晚稻单产逐年增长,已经连续五年亩产达到 565公斤以上。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实行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机械翻耕、统一催芽播种、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水浆管理等措施。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水稻主推“甬优538”、“嘉优5号”、“嘉乐优2号”、“秀水134”等主导品种,其中杂交水稻“甬优538”、“嘉优5号”、 “甬优12”等表现了穗大粒多,耐肥抗倒等优势,其产量比常规水稻亩增可达100公斤至150公斤,积极推进机插和集中育秧,示范推广水稻高产创建配套集成技术,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累计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配套集成技术应用推广35.55万亩,总计增产增值、接本增效4700多万元。

2014年又是一个发展新元年,秀洲区将继续稳定耕地面积,多措并举推动秀洲区粮食产量再夺“丰收年”。“九连增”的背后将是更大的挑战,秀洲区将以昂扬的斗志,确保秀洲区耕地面积稳定不减少,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配套集成技术的应用推广,扩大粮食功能区建设,并将提升标准农田质量,延续粮食生产连增势态。

(绿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