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内涝致玉米产量质量双降
近期,黑龙江出现低温多雨天气,部分地区在玉米生长关键期遭遇水涝,导致授粉情况不佳。水涝一直持续到收获季节,新作玉米、大豆收成是否会受到影响?在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的激励下主产区种植结构是否有调整?农户、贸易商、企业是什么心态?带着这些问题,9月23—28日,期货日报记者跟随大商所2019年秋季黑龙江大豆、玉米主产区考察团深入黑龙江东北部进行了实地调研。
A旱地变“水田” 玉米收割难
9月23日,期货日报记者跟随考察团从哈尔滨出发,一路走访了鹤岗、富锦、红兴隆、密山、牡丹江等地。虽然往年这个时候一般是集中收割旺季,但途经的大部分土地都未收割。还有一片片旱地变“水田”,庄稼泡在积水中。
邢大哥是宾县庆隆村的农户,他很是苦恼地点了一支烟,告诉记者:“我们家今年种植了60亩玉米,多是平地,部分是洼地,没想到今年降水量这么大,单产也就600—700斤/亩,去年每亩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他表示,今年玉米扬花授粉阶段遭遇连续降雨,两个月里遇不到晴天,因此玉米棒较短且秃尖影响产量,就连岗地玉米也比去年产量低,且容重下降,降低一个等级,即便现在天气转好,后续玉米产量也难以提高。
因今年黑龙江省降雨过多,作物受灾程度自哈尔滨向东北方向逐渐加重,其中最严重区域集中在鹤岗、富锦、宝清等地,该区域地处三江平原一带,内涝严重。调研中当地农户反映,因玉米扬花授粉受到降雨影响,且温度偏低,玉米棒出现突尖缺粒;受灾地区单产下滑三成的较多,部分地区甚至下滑五成,新粮质量下降约一个等级。不过在偏东南的鸡西地区有玉米产量与去年持平。大豆因植株低矮,受内涝影响较大,减产两到三成较为普遍,蛋白含量也明显下降。
黑龙江瓮福人和米业有限公司位于鹤岗市萝北县,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收粮时与周边企业商讨定价,期货库和现货库在一起收粮。去年9月30日至10月5日开秤收粮,今年由于黑龙江地区降雨量较大,水稻减产约20%,玉米减产约30%,收粮期也预计要推迟10到15天。
一路上,考察团随机对今年玉米亩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从统计情况来看,宾县600—700斤,去年1200斤;集贤700—900斤,去年1400—1600斤;宝清1300斤,去年1800斤;鸡西1350斤,与去年持平。平均来看,平常年份亩产均值在1200—1400斤,今年降低到700—900斤,降幅30%。
除了产量下降外,新作玉米质量也有所下降,今年整体容重较去年下降一到两个等级,部分地区去年收获一等粮和二等粮居多,今年收获多为三等粮和四等粮,过去可以卖给饲料企业的玉米今年只能卖给深加工企业。
富锦象屿金谷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富锦周边地区由于前期连续降雨,内涝情况严重,很多低洼地积水较深且短时间内无法排出,作物受灾情况较为严重,部分作物甚至绝收,初步统计今年富锦周边玉米产量430万吨,同比减产四成以上,大豆比玉米情况还要严重。减产的同时,由于积温不足粮食质量也较往年有所下降,去年富锦地区基本都是二等粮,今年预估三等以上粮将不足一半,情况不乐观。对于企业来说粮食好坏对其影响不大,按今年情况农民可能会急于将手中质量较差的玉米出手,市场会存在顺势压价的可能。今年受雨水较大影响,开秤价格发布较晚,目前地里水分高,大型收割机器无法作业,整体预计收割推迟两周左右。
B大豆玉米收益持平 种植玉米意愿不减
由于东线是玉米的主产区,所以我们沿途调研的种植农户反映,一般农户种植面积普遍为150亩以内,部分农户玉米种植达到了375亩,黑龙江东线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仍旧高于大豆,虽然今年玉米种植收益不高,但农户种植玉米的意愿仍然不减。
据集贤农业农村局育种专家介绍,今年集贤地区粮食总产量177.42万亩,其中水稻33.2万亩、玉米123.51万亩、大豆14.81万亩。该地区还是以玉米播种为主,以种植难易程度来看,玉米相对皮实,尤其农场玉米直接脱粒收种起来较大豆更省心,大豆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挡虫、挡草,但明年种植情况还要看种植效益及政策引导,按今年大豆255元/亩,玉米30元/亩的补贴力度来看种植大豆、玉米收益基本持平,农民种植意向没有明显倒向,大多观望明年的补贴政策,如果大豆的补贴不及预期,还是倾向种植玉米。
“往年玉米收割期在9月末到10月初,今年普遍要延迟10—15天。一个原因是低温寡照造成生长期延后,另一个原因是泥土较湿,收割机开不进去无法机械收割,而人工收割成本又太高,最好是等到土地自然蒸发晒干,或者等到上冻之后再下地收割,但是上冻会影响到今年的秋翻进而又会影响到来年的春播。”增石物产投研部郎旭秋分析,“每年玉米的播种期在4月25日到5月5日,大豆的播种期在5月5日到5月25日,由于春播前期时间较短,此时耗时完成秋翻的工作势必会压缩玉米的播种时间,如错过玉米播种时间则只能被迫改种大豆。”
通过本次调研来看,目前国家提倡多种大豆少种玉米,但明年的种植情况还要由种植效益决定,虽然大豆和玉米效益差不多,但大豆的收益基本都是在于补贴,所以补贴政策很关键。今年大豆补贴高于玉米200元/亩左右,但农民普遍还是更倾向于种植玉米,在种植难易程度方面,玉米相对大豆也更加便于管理。
国贸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冯杰认为,下一年度种植意向主要受种植习惯、作物收益比较和国家政策影响,从考察结果来看,预计东线下一年度玉米面积整体将保持平稳,主要原因在于强大的种植习惯,比如宾县地区,农民常年种植玉米,基本不太会有改种大豆的想法。明年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可能小幅增加,但面临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虽然国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但今年改种大豆能拿到补贴的限制条件相较于去年更加困难。
C地租增加明显 种植成本提高
记者在考察中了解到,今年玉米种植成本较往年有所提高,主要是地租成本有所上涨,农资成本方面局地小幅增加。据当地农户反映,地租的上涨源于预期补贴会上涨,国家给予的补贴很大一部分都跟涨到了地租里面,导致租地种植的农户并未实实在在享受到补贴带来的实惠。
集贤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集贤县土地承包费用大幅提升,地租为8500—9000元/垧,去年是7000—7500元/垧。今年年初地租突破10000元/垧,后期由于补贴力度不断下调,地租降为8000多元/垧。大豆方面,种子500元/垧,化肥600—700元/垧,农药600元/垧,中耕旋地和收割1300元/垧,大豆不含地租的成本约为3000元/垧。玉米方面,种子800元/垧,化肥1800—2000元/垧,农药600元/垧,中耕旋地和收割1500元/垧,玉米不含地租成本为4500—5000元/垧。
集贤县振太村一位薛姓农户介绍,自家种有24垧玉米,种植成本约14000元/垧,其中含地租8500元/垧,种子700元/垧,化肥2200—2300元/垧,深耕旋地500元/垧,收割脱粒等1100—1200元/垧。他反映,玉米种植成本上升主要是在地租和肥料上,去年地租成本在7500元/垧左右,今年每垧高了1000多元,化肥成本也略微上升。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三江地区玉米每垧播种成本在13000元以上,平均较去年增长800—1000元/垧,地租成本较去年普遍上涨5%—10%,其他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较去年基本持平:种子800元/垧,化肥1800—2000元/垧,农药600元/垧,深耕旋地收割1500元/垧,总成本较去年增加800—1000元/垧。相比之下,玉米单产降幅在20%—30%,玉米开秤价格低于去年,玉米种植效益大幅下降。
虽然种植成本增加,但沿途走访的企业和贸易商普遍认为,新年度玉米价格走势并不乐观。“一方面从供需上看今年玉米需求不佳,本地供给也有所下滑,随着新粮上市,玉米价格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今年黑龙江玉米粮质较差影响价格。贸易商囤粮意愿同比大幅下降,不愿赌后市,今年是否囤粮仍需根据后续行情走势判断。”新湖期货分析师孙昭君表示。
D“保险+期货”需求显现 大范围推广尚需时日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由于玉米的受灾和玉米价格的持续走弱,农民、贸易商和企业对“保险+期货”的需求开始不断显现。期货市场作为服务现货市场的重要工具,正逐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象屿农产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江地区地势平,自流排水非常慢,要靠排水泵强排,有些地方怕是明年春天都无法播种。今年的内涝灾情对农民收入影响非常大,农民预期政府补贴70元/亩,最终下来是30元/亩,相对损失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他表示希望交易所加快推进“保险+期货”,加大保障力度,增强农民保险意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参与进来,让种粮有所保障,并且希望在当地开展期货培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从本次调研来看,受灾地区一些农民具有一定的保险意识,但因保险往往在触发保护机制时才能体现价值,所以不少农民参与‘保险+期货’的积极性不强,导致一旦遇到灾情只能被迫承担绝大多数损失。”广发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雷玉说。此外,期货公司需要开发更多接地气的产品策略,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
“事实上,多数贸易商仍然做的是传统贸易,没有使用金融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当前市场价格波动越来越频繁,贸易利润缩水,中小型贸易商洗牌加剧,竞争激烈。贸易商运用好金融工具,无疑可以在价格波动中有效规避风险,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弘业期货玉米分析师陈春雷表示。
“新时代的新型农民未来需要更多地运用金融工具来抵抗风险冲击。”光大期货农产品分析师侯雪玲认为,目前农民还有三大方面需要提高:一是保险意识有待增强,二是金融避险工具的运用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三是种植技术、田间管理能力、抗天气风险能力急需提高。“希望国家逐步完善农民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增强保险意识,倡导农民、合租社、企业等积极参与‘保险+期货’,为种粮、收粮、售粮等环节增加更多保障,让农民取得更多收益。”(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