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造墒播种好处多!
墒,就是土壤的湿度,一般用土壤含水率表示。适宜或适合小麦播种出苗的土壤含水率在15%-20%,或土壤相对湿度在60%-80%。
造墒,就是当田间土壤湿度或含水量不能满足小麦出苗要求时的播前浇水灌溉。造墒,可以提高田间土壤湿度或土壤含水量。
在大多时候,我们在确定土壤是否干旱、是否能够满足播种出苗条件时,都是凭感觉,或挖一下耕层内的土壤看看颜色,用手攥一个土坨来测定。在土壤颜色表现褐色、潮湿,能够攥成团、抛到地上又能散开时,表示土壤的墒情适合,其它表现情况就都表示不适合——或干或湿。
记得在几年前,在小麦播种前,我去了地处豫北的河南滑县,在那里看到当地农民的玉米收获后,将地深翻做畦整好,而后是浇水造墒。此时造墒,是在做好的畦内灌水,这样的效果不仅保证了小麦播种后在足墒条件下能够及时出苗,同时也由于麦田土壤底墒充足,对少雨的秋季小麦生长是非常有利的,甚至还会利于一些没有浇冻水习惯地区小麦的安全越冬与生长。
看到这种现象我不由的琢磨,这个地区小麦产量连年高且稳的原因应该与当地这种播种前造墒有关;同时,这也与小麦栽培家——王志敏老师“小麦节水种植模式”有些近似之处。从理论上讲,造墒措施对小麦一生的耗水来说并不是费水了,而是既节省了水,又长好了麦子!在金善宝先生主编的《中国小麦》一书中,在谈到底墒的作用时,文章中有这样的说法:“在底墒能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时,来年3~5月份的土壤湿度仍可维持60~70%,基本能够满足春季小麦生长的需要……由此可见,充足的底墒水是小麦节水灌溉的重要基础。”
在山东、河南近期出版的小麦栽培类书籍中,我们都能够找到小麦播种前浇水造墒的要求,且还都把造墒放到很重要的位置!譬如,在河南省2010年出版的《河南小麦栽培学》(新编)版一书中,不仅将造墒的好处归纳成了“四点”,还有一句特别的“叮嘱”:“土壤墒情不足时,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应抓住时机浇好底墒水,宁可浇水后赶在适宜播期的下限播种!”
小麦造墒播种的具体好处——
①造墒播种的小麦出苗及时,使得小麦播种期能够决定小麦的出苗期;
②造墒播种的小麦地表不板结,土壤结构疏松、保水保墒提地温,对秋季小麦良好生长、冬前壮苗有利;
③由于蓄墒充足,不仅可以抵御秋季小麦生长期间的少雨干旱,甚至对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浇蒙头水的缺点——
“蒙头水”是指:在小麦播种后,由于土壤墒情不能满足小麦出苗要求而采取的浇水补墒措施。
①播种后由于墒情不足出苗不好,即使是浇蒙头水也延迟了小麦的出苗期,甚至相当于晚播,对冬前合理群体形成不利;
②浇蒙头水会造成土壤表层板结,严重者形成“硬壳”,影响小麦出苗。如果不及浇“破壳”水,或用其它方式“破壳”,“硬壳”会捂死种子幼牙。
③蒙头水浇过后的土壤板结、龟裂,既破坏了土壤的通透性和秋季地温的提高,龟裂的断面又数倍增加了土壤水分散失,最终对小麦生长和越冬都不利。
实现小麦高产应该是“七分种三分管”,种不好、小麦出苗不好不及时,会给小麦一生的管理带来被动,直至影响到高产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