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网络(GBIF)网站简体中文版发布会在京举办

2019年9月24日下午,由GBIF中国科学院节点组织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网站简体中文版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办,GBIF秘书处执行秘书Joe Miller博士和植物所杨秀红副所长,以及相关科研人员70余人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发布会由GBIF中科院节点负责人、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主持。

杨秀红在讲话中祝贺发布会召开,并介绍了植物所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领域取得的进展,尤其是植物标本数字化、植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和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等方面的成果。马克平表示,当前诸多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平台和项目中,GBIF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领域影响力最大,具有领导地位。

Joe Miller博士介绍了GBIF的历史、当前GBIF网站中关于中国的数据情况和如何通过数据引用来追踪和检索数据的使用情况;并对网站简体中文版的翻译者植物所罗茂芳博士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牛静美女士表示了感谢。他以“The Future of GBI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为题,阐述了当前生物多样性科学的现状和如何利用我们的数据和知识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介绍了GBIF新的发展策略,包括建立审订分类学数据的专家社区、审订系统发育数据的专家社区,数据质量控制的自动检测系统等,以及如何拓展GBIF的覆盖面,如构建物种性状数据库等。

GBIF中科院节点管理员许哲平博士做了题为“Node Status of GBIF CAS in China”的报告,介绍了GBIF中科院节点的国内外交流和培训工作,通过引用数据分析,发现中文文章对GBIF的引用超过了英文文章,其中发表最多的三个期刊是《生物多样性》、《生态学报》和《生态学杂志》。

GBIF自2018年启动了网站界面的多语种翻译工作,简体中文版的界面翻译工作自2019年3月开始。简体中文版界面的发布,将进一步促进GBIF数据在中国的使用,也将有助于推动国内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共享,特别是发挥中国在填补亚洲数据薄弱区方面的引领性作用,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发展。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作为全球最有影响、最大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和服务机构,目前有59个国家、39个机构作为成员。该组织将目前世界上现存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系统最大程度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面向全世界用户的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免费开放获取的服务系统,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科研、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截至2019年9月,GBIF与1464个数据发布机构合作,在线数据超过13亿条,GBIF每个月提供数据服务的量达327亿条,每个月的访问达到近19万次。

2013年7月,中国科学院张亚平副院长签署了中国科学院(CAS)与GBIF的谅解备忘录,建立了GBIF-CAS节点,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负责运行与维护。

(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供稿)

9月24日,全球生物多样性网络站简体中文版发布会在京举办

GBIF秘书处执行秘书Joe Miller博士介绍GBIF的相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