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科普面临的四个新形势和一个新手段

提要:借鉴美国Facebook和YouTube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呼吁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平台开发新的辟谣算法,让那些造谣帖子不被推荐或扩大传播,这样既能辟谣,也能保证人们正当发表言论的权利。

9月20日,我受邀参加了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技传播跨界沙龙活动。我的发言以转基因科普为主,以下根据当天发言整理而来。

自2008年年底参加媒体报道工作以来,从《科学新闻》杂志到《财经》杂志,从《基因农业网》到DeepTech,我一直在关注基因工程进展,也都做过转基因相关报道,尤其是在基因农业网6年间。这个节奏一直没有变过。

今天讲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转基因科普面临的新形势,其二是新的科普手段。

转基因科普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有4个特点。

其一,反转舆论领袖偃旗息鼓,挺转舆论也声调不高了。纵观国内反对转基因舆论的几个节点,从2004年《南方周末》发表《转基因稻米:13亿人主粮后的利益悬疑》到2010年金微发表山西老鼠灭绝报道,从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引爆湖南黄金大米事件到2013年崔永元与方舟子持续数年的争论,加上2014年王志安《追查转基因大米》节目播出,转基因舆论一直沸沸扬扬。最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崔永元不做反转急先锋了,于是反转高潮不再,反转大旗倒了。

而挺转声音中,随着坚定挺转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和三联的袁越被封号,也显得冷清起来。

其二,反转舆论多年锁定的孟山都公司已经被拜耳收购,而拜耳则是一家制药业务为主的公司,作物科学只是其很小的一部分业务,那么反转舆论就失去了孟山都这个靶标。同时,随着2017年中国化工完成收购先正达,那么先正达这家生物技术育种巨头也成为国企,反转舆论此前的跨国公司阴谋论也就烟消云散。

其三,政府对转基因舆论的管控加强。这方面主要表现是对媒体报道的管控和自媒体大V的管控加大,当然仍然有一些自媒体在零散发布转基因谣言。

其四,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蓬勃发展,媒体的科技报道以及互联网的舆论更多聚焦在基因编辑上,尤其是贺建奎事件抢走了转基因舆论的风头。

新形势下,以辟谣为主轴的转基因科普似乎不再显得那么急迫,然而我们的转基因技术产业化也没有实质性的推进,这个时候的转基因科普应该有什么完善之处呢?

一个可借鉴的美国做法是,今年以来,美国学术界、政界以及媒体在凝聚合力与疫苗谣言斗争,他们给Facebook和YouTube施压,要求其采取措施对抗疫苗谣言,后者也允诺更改推荐算法,还要对领头的造谣账号进行封号处理。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不管是转基因辟谣还是其他科学领域的辟谣,也可以不再完全依赖封号、删帖等简单粗暴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短期见效快,但也会留下后遗症。一些网络账号并非是刻意造谣,如果一味封号也就让他们失去了发表正当见解的权利。何况,政府主导的封号、删帖处理并非常态,而是一阵风式的运动式打法。我们需要一种建立在透明规则上的辟谣机制。

那么,借鉴美国Facebook和YouTube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呼吁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平台开发新的辟谣算法,让那些造谣帖子不被推荐或扩大传播,这样既能辟谣,也能保证人们正当发表言论的权利。

最后,针对今天有人提到“我们不再需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科普,而是需要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科普”的见解,我有不同看法。

我不否定和风细雨科普的价值,但针锋相对的科普是不可少的。比如当年金微发表造谣山西老鼠灭绝缘于先玉335,如果杜邦公司不立即站出来反驳其错误事实,如果媒体和科普工作者不针锋相对批驳其荒谬观点,如果只是在风波之后温吞吞“和风细雨”,那么恐怕就失去了最佳的科普机会,也会给后来的科普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