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好老师 | 江海洋:教书育人未敢忘,创新科研为民生

“江老师太严肃,我们都怕他”,这是所有与江海洋老师接触的学生产生的第一印象。2014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朱爱玲到现在问到她还怕不怕江老师,她说还是有点怕。“以严促学,以严带研”是江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法宝。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学生毕业后工作十分顺利,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能很快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江海洋老师自2002年进校以来,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了本科生课程《兽医药理学》、《饲料添加剂》和研究生课程《兽医药物动力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7项;参编著(译)作3部;参与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检测方法标准35项,其中21项已发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优秀创新团队奖各1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19名。2018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德育为先,课堂密切联系实践

江海洋老师以“四有好老师”为自身发展目标,严格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在指导和培养学生时也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核心内涵贯穿始终。

动物医学专业与养殖业息息相关,它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养殖业发展了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进而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在本科生课程《饲料添加剂》教学中,江老师讲到我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工业与养殖业关系时,反复强调食品动物产业的重要性,老百姓如果肉蛋奶吃不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他进而提醒同学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家要下到猪场、鸡场和牛场去,不怕脏,不怕累,心里要有学好知识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大局意识。大多数同学思想都受到了感染和触动。此外,江老师在授课中结合我国养殖业生产,列举案例进行逐一剖析,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实际生产情况。比如,在讲到饲料组成和成本时,结合学校食堂白煮鸡蛋1枚卖五毛钱向同学提问,“五毛钱1个能否收回成本?有没有利润?”大家通过超市鸡蛋价格、人力成本等调研发现是亏本买卖。又进一步问“为什么学校食堂还要卖?谁来补贴亏损部分?”大家在老师的启发下最终认识到,国家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给予了一定补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研究生课程《兽医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在授课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让学生围绕选定主题查阅文献总结归纳后制作PPT,并在一定时间内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做评委点评,充分发挥了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收为主观接收。除了学校规定的授课学时以外,还额外自主增加了近30个学时,开设了药物动力学实验课,使学生从实验设计、动物给药、样品采集到数据分析整个过程得到了锻炼,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学生的高度好评。

在培养研究生时,江老师从研究生面试提问“做人和做事哪个重要?”“如何做人和做事?”到进入实验室每次学生组会反复强调,一个人要做科研先要学会做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要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做好了人做科研就简单多了。江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们沉下了心,潜心专研,耐受住了科研的枯燥和寂寞,耐受住了大都市的喧哗和诱惑,学会了如何做人和做事。协助指导的博士毕业生赵思俊(现为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动物产品安全监测室主任)说:“非常感谢江老师的教导,没有他的指点就没有我现在”。

严以律己,细节计划决定成败

如果要说江海洋有什么毛病或缺点,估计是大多数人要说的是“看不惯,爱挑刺”,说的好听点就是“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因为这个毛病,生活和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或多或少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但江老师觉得从不后悔,有问题就要指出来,不指出来自己良心过不去,也害了对方。江老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小到标点符号,大到科研错误,如果看到了不说出来不改过来晚上睡不着觉。对自己严,对学生更严。江老师针对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周期专门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表,里面详细规定了从录取后开始制定研究生规划,就业打算,兴趣课题设计,到毕业时答辩PPT准备和答辩后学位论文修改等数十项内容,各项任务都有完成的时间节点,其中光是学位论文修改次数就超过了十次。每次开组会,学生们都战战兢兢,一是没有按计划完成要挨批,二是老师随口都会点出一些错别字,生怕老师让自己在师兄师弟师姐师妹面前下不了台。江老师的严格带来了诸多后果,坏的一面是每年招生学生们不敢报考,好的一面是学生们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江老师所带研究生连续多年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校级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等荣誉。2016年硕士研究生裴星瑶获第七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和校级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称号;2017年硕士研究生孙源泽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2018年硕士研究生孙淑娟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和校级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称号。2019年硕士研究生曾于洋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彭涛获国家奖学金和校级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称号。此外,2018年江海洋老师指导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品《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高通量荧光免疫快速检测产品开发及推广》获“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得益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得到的锻炼,项目完成人动医2015级学生阿说阿沙和邹文佳分别被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免试研究生预录取。

江海洋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诗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周华健演唱的《真心英雄》,尤其是歌中唱到的一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激励人砥砺奋进,勇往直前。他始终坚持从严治学,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所带每个研究生的整个阶段。

科研落地,解国计民生之难题

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是: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科研是创新的基石,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残留等事件对我国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损失数以万亿元人民币计,受影响人数超过千万。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造成逾30万婴幼儿患病,死亡数人。江海洋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检测技术落后,尤其缺乏可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技术所导致。在学科平台的支持下,江海洋老师带领学生刻苦攻关,开发新型高灵敏标记材料(时间分辨微球、贵金属纳米簇等)和高亲和力生物识别材料(单抗、单链抗体等),研制出了20余种可用于现场大规模检测的快速检测产品(试纸条和试剂盒),检测时间最快仅需1分钟,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已在伊利、三元、新希望等上百家大中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用于快速检测肉蛋奶及饲料中瘦肉精、三聚氰胺、抗生素、霉菌毒素等残留,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保障了人民健康。此外,针对基层行政部门和企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薄弱,江海洋老师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开展技术培训,近五年来开展培训80余次,参加人员超过20000人次,大大提高了基层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