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又是一个丰收年

喜悦、兴奋,又有点紧张,忙活了一季的河南延津县农民耿传华,听说第二天有雨,一路小跑赶到地头找收割机手,只盼快点抢收。

麦收时节,田野一片金黄。麦浪翻滚,收割机在大田撒欢。今年,延津种下100万亩小麦,有65万亩是高标准良田。收割机开进耿传华的地里,不过半小时,5亩多麦子便已收完。打开出仓口,“麦瀑”倾泻而下。“种子好、技术好,保底一亩1200斤!”耿传华抓一把麦子捧手心,长出一口气。

耿传华选的麦种,是河南省农科院研发的优质强筋麦,产量较高,抗病性好。播种前,农民与企业签订单,每斤比最低收购价高0.1元。播种后,合作社以入股、托管、半托管等方式,提供化肥、农药、技术指导,每亩综合增收200多元。今年,延津共推广5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专用粮,种放心粮。延津制定无公害强筋小麦、绿色、有机小麦生产技术规程,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通过农业部验收。正在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致力小麦良种繁育、优质小麦种植、小麦产品加工、面制品电商物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延津榆林乡一个小麦收购点,拖拉机、四轮车,一辆挨一辆,等待验质、过磅。“这里专收有机麦,供茅台酒厂酿酒。全县2.1万亩有机麦,每年为酒厂提供原料1万多吨。”县高级农艺师李生堂说。

“起初推广要两年转换期,不用化肥、农药,产量较低,我们不理解。现在,施有机肥,洒生物农药,产量高,价格高,尝到了甜头。”麦农张洪达种了22亩有机麦,比种普通麦增收1万多元。

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小麦怎么加工?距麦田不远,是延津县产业集聚区,聚集鲁花、克明等数十家企业,生产挂面、蛋糕、沙琪玛等各类产品,年加工能力200万吨小麦。在克明面业厂区,重型卡车缓缓开进卸货仓,小麦从仓库出发,传送到磨面车间、加工车间,变成一袋袋挂面、乌冬面、儿童面等几百个品种,畅销世界。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持续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建设6163万亩高标准农田。种植1200多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90%以上,平均每亩增收100多元。食品加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跻身超万亿元产业,助力河南“大粮仓”变“大厨房”“大餐桌”。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三夏”期间,河南投入410多万台农机,全省8600万亩小麦已经收完,又是一个丰收年!(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