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夏玉米幼苗期黏虫应急防控技术建议

6月23日,保定市望都、清苑、徐水等县区农户反映,当地夏玉米遭受一种害虫的严重危害,农民已用各种杀虫剂防治多次,但仍未得到有效控制。6月23日下午和24日早晨,河北省玉米产业创新团队绿色防控与质量控制岗团队成员分别到发生危害较重的望都县高岭子镇北高岭村进行两次调查。调查发现危害夏玉米的害虫为黏虫。经调查该虫在当地主要危害三叶一心期以前的幼苗,田间危害率达40%以上,危害时把叶片吃成缺刻、吃光,甚至咬断嫩茎。

造成今年黏虫发生危害严重和难以防控的主要原因有:(1)小麦收获时田间里遗留麦秸较多,为黏虫幼虫提供了较好的栖息场所;(2)3叶期之前的玉米成为黏虫的最主要食料来源;(3)常规的施药方法很难将药液喷施到幼苗和虫体上,致使防效差;(4)农民对黏虫的识别与防控意识不到位,施药时间把握不准确。根据当前夏玉米苗期黏虫的发生与危害特点,特提出以下应急防控技术指导建议,供参考。

1.改进施药技术,进行靶向施药。可采用高压喷头沿玉米苗的垄沟进行定向施药,在喷洒过程中更好的将药剂注入玉米苗心;若使用常规的锥形喷头施药,建议适当降低喷雾压力或在喷头处系一布条将药剂充分滴入苗心中,进行单株的防治。

2.建议使用速效性好的药剂进行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黏虫属于暴食性害虫,因此必须使用速效性的药剂进行防治。可考虑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菊酯类等杀虫剂的复配制剂进行防治。我省夏玉米幼苗期正值高温,玉米心叶对药剂很敏感,为减少药剂烧心的发生,在药剂剂型的选择上应优先使用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无苯溶剂的乳油制剂等。为提高药液在心叶中的展着性,在药液中可添加药必加等植物油助剂。

3. 把握好施药时间。黏虫的幼虫怕强光,喜欢在田间的麦秸下阴暗处隐藏。田间调查发现,一般在每天的下午6点至第二天的上午9点进行活动取食,其他时间较少危害,因此,以每天的上午和下午的6点至8点为施药最佳时间。

基于黏虫在我省危害玉米的新特点,建议在未发生区域及以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加强预防,其预防措施建议如下。

1.强化玉米种子包衣或拌种,使防治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可降低农药的使用量。

2.加强对成虫的诱杀,可用食诱剂和性诱剂进行诱杀,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较为成熟。

3.改进玉米的播种技术,建议使用灭茬清垄播种机进行播种,通过灭茬清垄可减少黏虫的田间栖息场所,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黏虫虽然是我省的常发害虫,但今年呈现出了新的危害特点,希望各地提高防范意识,尽早防控,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