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红花产业发展再添新活力

《河南科技报》,6月25日:A1版,现代农业

红花产业发展再添新活力

本报讯 “三夏大忙,红花飘香”。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在刚刚结束的国家首次“中药材产业新技术新理论”高级研修班致欢迎词中首先讲到了河南红花绽放,田野飘香的盛况。

“近几年,河南中药材红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第一个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豫红花一号’通过河南省中药材新品种鉴定;2018年,第一个适合机械化采收的红花新品种‘豫红花二号’通过河南省中药材品种鉴定;2019年6月,高亚油酸红花新品种“豫红花三号(暂定名)”通过大田鉴定,今年有望通过河南省中药材品种鉴定,这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花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梁慧珍研究员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红花产业充满无限生机

红花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的印度、中国,北美的黑西哥和美国,北非的埃塞俄比亚,欧洲的西班牙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红花是重要的中药材和油料作物,也是河南省单位道地药材,周身是宝。红花油是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三大保健油之一,可降低血脂及胆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素有“亚油酸之王”的美誉;红花花瓣可提取天然黄色素、红色素和8种黄酮,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及治疗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药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对中药化妆品的需求量增加,红花花瓣提取天然黄色素药用后的下脚料,能够加工成高档面膜及化妆品,具有天然的活血化瘀和美白淡斑保湿作用,下脚料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潜力很大;红花秸秆粗蛋白质含量达到19%左右,是优质饲料,促进牛羊产奶量;红花籽粒一年四季都能够生产芽菜—也就是红花道地产区所说的 “长寿菜”;红花的花色鲜艳漂亮,每年的5到6月份开花,通过大健康药园规划,可以点缀乡村观光旅游及田园综合体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和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世界红花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年产红花籽油45万吨,红花花瓣3.5万吨。红花籽年需求量约80万吨,红花花瓣年需求量约5.5万吨,国际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我国红花种植面积约为300万亩,占世界红花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河南省红花历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约20余万亩,主要分布于新乡、安阳、商丘、南阳等地区。其中,新乡“卫红花”以花丝长、药效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红花产业是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充满生机。

红花产业和新品种选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花类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梁慧珍研究员介绍,当前我国红花产业存在种业、生态种植、病虫草害防控、土肥、信息化及机械化等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新品种选育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表现在:第一,我国红花新品种选育工作还非常薄弱,栽培技术进一步规范,整体生产水平相对落后,距离红花生产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还有一定距离;第二,品种混杂退化、引种混乱、来源地不清;第三,资源鉴定评价不系统,资源创新薄弱,需加强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建设;第四,传统育种方法,品种培育过程较长(5-10年),需要进行育种方法创新;第五,根据品质和机械化生产需要,选育红花专用型新品种。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快速推动红花产业,农民增产增收落到实处。

中药材产业新技术新理论,带来河南红花产业发展新活力

6月15—20日,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社厅、河南省农科院承办,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花类药材岗位、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团队协办的“中药材产业新技术新理论”高级研修班在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成功举办。会议从我国种业、林下有机中药材种植、生态种植、精准营养、病虫草害防控、育种设计、机械化、信息化、土壤肥料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理论进行了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提出:“我国中药材产业存在基础研究薄弱、创新后劲不足和育种模式落后、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建立规模化、流程化、模块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商业育种模式,加快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的新思路”。梁慧珍说。“中药材产业新技术新理论高研班是一个新平台,大平台,培训老师均是国家各行业的顶级专家,这些新技术、新理论,进一步指明了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河南红花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内生动力。”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