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科技示范基地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展示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服务平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必要性
多年实践证明,建设好农业科技服务示范基地,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创新科技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从而为有效地开展科技服务提供示范引领;有利于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给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探索。湖北是全国农业科技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拥有各类农业科研机构近70家,农业科技人才约5000人,农、林、牧、渔业科技人员在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居第七位。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为科技人员、技术能手打造科技示范应用平台,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优势,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湖北在农业生物技术、水稻、油菜、瘦肉猪育种、柑橘等多个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但是由于农业教学、科研、推广三者之间联结机制相对欠缺,致使全省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渠道不畅。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桥梁和纽带,只要发挥好了其结点作用,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湖北省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在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多元体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吸收的载体和传播扩散的辐射源,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引导和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二、湖北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近年来,全省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19个,其中有63个具有自有产权,256个是通过长期租用建设的。绝大多数示范基地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市(州)农科院、长江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示范基地基本做到了田成方、路成网,展示功能区域设置合理,示范的技术有指示牌,有内容介绍,一目了然。基地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培训功能,仅2018年,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就举办观摩活动1276次,培训农户31万人次。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作用明显。近三年来,全省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样板,推广应用了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肥)周年高效栽培技术、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345”模式、主要粮食作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蛋鸡“124”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池塘“3+5”分段养蟹和“虾稻生态种养”等一批新技术新模式。筛选出了水稻新品种广两优1128、广两优148,油菜华杂62、华杂9号、圣光127,杂交鲌“先锋1号”,黄颡鱼“全雄1号”等一批适合区域特点推广的新品种,现已在全省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农业主体的大量涌现,给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基地建设可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服务湖北各地的主导产业。
三、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建设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凸显示范基地的作用。南漳县按照主导产业的分布情况,结合高效标准茶园建设、有机产业发展等项目,建立了1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个生态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做到“八有”,即有示范方案、示范规模、示范品种、示范技术、基地负责人、技术专家、联系单位、联系方式。这种围绕主导产业建示范基地的做法,见效快,效果好。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建基地。如十堰市张湾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房县天赋源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丹江口市玉皇顶果园场柑桔示范基地等,都是依托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起来的,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具等,形成了房县中药材、张湾区蔬菜、丹江口市柑桔等一批特色突出、经济效益显着、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建基地。一是用好中央有关项目资金。对中央安排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应拿出部分项目资金用于示范基地建设。二是省、市、县可出台相关政策,在基地有关土地流转、人才引进、技术推广、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保证基地在发展时有充足的发展资金。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基地。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当地职业农民培育的田间课堂,示范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构建“农科教单位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队+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的(村级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让当地必需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农业技术直接服务于农民。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