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启动“藏粮于技”计划
去年底,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突发重大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已紧急启动非洲猪瘟防控科研攻关任务。近日,中国农科院又梳理凝练出“藏粮于技”、农业绿色发展、牛奶优质化、畜禽良种化4大攻关任务,并组织相关研究所编制《“藏粮于技”科研计划》《农业绿色发展科研计划》《牛奶优质化科研计划》《畜禽良种化科研计划》。
2030年四大作物单产提高20%
近10年来,我国四大作物单产水平进入徘徊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遗传增益不足于0.8%。
中国农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资源趋紧限制粮食生产提升,水资源匮乏、人增地减矛盾突出、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耕地质量下降、突发性自然灾害问题突出。
今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藏粮于技”科研计划(2019-2030年),重点开展育种技术提升、重大自主品种培育、高效精准栽培、绿色丰产关键技术集成四大科技行动,计划到2025年,实现四大作物平均单产比2018年提高10%,试验单产目标达到2018年平均单产的2.5倍;到2030年,实现四大作物平均单产比2018年提高20%,试验单产目标达到2018年平均单产的3倍。支撑保障我国水稻、小麦口粮绝对安全,玉米基本自给,大豆自给率逐步提升,其中食用大豆完全自给。
2030年减少化学氮肥施用30%
目前,化肥、农药、抗生素投入过量,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循环利用率低等,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水、肥、药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膜残留防控为重点,中国农科院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配套技术、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技术创新和持续协同攻关,启动农业绿色发展科研计划(2019-2030年)。
具体目标是,与2018年相比,2025年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5级别;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1-0.2kg/m3;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5%,化学氮肥减施25%,氮磷流失降低30%以上,作物增产3%;化学农药使用量持续零增长,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50%;畜禽用抗生素总减量50%-5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同时,与2018年相比,2030年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再提高0.5级别;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2-0.3kg/m3;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53%,化学氮肥减施30%,农田氮磷流失降低40%以上,作物增产5%;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60%;畜禽用抗生素减量60%-65%;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膜回收率超过95%,回收再利用率超过65%;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附加值利用率达到10%以上。
研发高效消毒与灭虫技术防控猪瘟
据悉,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和生猪养殖第一大国,生猪年出栏量约7亿头,生猪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8%,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2%,非洲猪瘟的传入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来源以及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仍不清楚,仅能依靠扑杀、消毒等综合性措施来进行防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当前缺乏适合国家生产实际,成熟、配套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以及诊断技术标准规范和有效可靠的疫苗,这些给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此,非洲猪瘟防控科研计划(2018-2022年)提出,我国将聚焦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有效防控技术需求,从尽早确诊疫情传播源、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链、构筑疫情防护墙等三个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研发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高效消毒与灭虫技术产品,创制非洲猪瘟防控疫苗,为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有效控制和净化提供科技支撑。(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