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种子进工厂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图)

5月27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杨巷镇的稻米产业融合示范基地里格外忙碌,绿油油的秧苗形似一块块草皮依次排开,田头的喷灌装置自由转动出水,工人将刚冒芽的种苗分批运送到田头……“再过10多天,第一批秧苗就可下地播种了。”指着田间连片的秧苗,基地育秧工厂负责人徐文强笑着说。

杨巷稻米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是无锡市建成的首个稻米产业化联合体,通过一二三产融合,8000亩水稻已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实现了规范化种植、高水平加工和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工业化生产模式键入农业后,克服了温度、水分、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效地保障育秧时间、秧苗质量。工厂化育出的秧苗和机械插秧之间无缝衔接,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操作。

如今,根据市场需求,农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种种植,并统一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据了解,2018年,该基地生产的大米每100斤比市场价高出20元。“工厂化育秧不但可以保温保肥保水,还节省了劳力,提高了工效。”徐文强介绍。

该育秧工厂承担了该镇15000亩农田的育秧任务,两条育秧流水线配有不到10位工人。育秧盘自动“走”上流水线后,先铺上一层基质底肥,之后撒上浸泡好的稻种,淋适量水,“走”过一段路后再撒上一层面肥,一个个制作好的育秧盘便自动叠放到一起,最后由工人将其运送到催芽室。

经过两到三天的暗室催芽后,仅有一厘米左右的秧苗会被送进田间进行集中培育。记者在田间看到,两台装有滑轮的输送带设备横跨田间,输送带两边各站有10多位工人,待育秧盘“走”上输送带后,工人们就将其搬下放到田间。经过近20天的集中培育,秧苗便可下地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