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2018-2019年度黄淮麦区北片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展示会在潍坊召开

5月22日,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2018-2019年度黄淮麦区北片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展示会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召开。会议旨在展示优质强筋小麦攻关最新成果,交流优质小麦品种研发进展,推进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高质量发展。展示会由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孙好勤、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卜祥联、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立明、山东省粮食和物质储备局巡视员迟心水、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巡视员姜卫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品管处处长厉建萌、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秘书长葛晓东、国家小麦良种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单位有关专家、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省内外种子经销商、面粉加工企业代表等36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院作物所党委书记刘开昌、院科研处副处长赵海军、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肖世和分别主持了现场观摩、专家报告及签约和大会总结等环节。

在位于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孔桥村1800亩的优质小麦示范区内,集中展示了黄淮麦区北片具有代表性的1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师栾02-1、济南17、济麦229、济麦44、山农25、泰科麦33、山农111、石优4366、科农2009、藁优2018、藁优5766、晋麦95,选用目前生产上的第一大品种济麦22作为农艺性状对照品种,同时还展示了黄淮麦区27个优质强筋种质资源和济麦44千亩示范方。

与会者对参展强筋品种的田间长相进行观摩和点评,其中2018年刚刚通过审定的济麦44受到广泛关注。据品种育成人、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曹新有介绍,该品种优质、抗病、抗倒、早熟,在多年多点示范中产量与济麦22相当,2017、2018连续两年达到国标强筋小麦标准和郑商所一等强筋小麦标准,2015、2016、2017连续3年经南顺集团品质测定均达到企业标准。

成立于1961年的南顺(香港)集团旗下的“金像”牌面粉为国内知名的高端烘焙粉,其每年使用进口小麦近50万吨,主要是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麦,但由于进口配额少,进口小麦成本高,同时国外品种存在老化、质量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国际贸易摩擦的升级影响小麦进口,因此南顺迫切希望用国产优质小麦替代进口小麦。南顺集团自2014年以来与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山东鲁研良种公司开展育种合作,经过连续几年的质量检测发现,济麦44是一个品质指标非常突出的小麦的品种。“我们对济麦44非常有信心,希望未来能够用国产小麦100%替代进口。”南顺集团采购部总经理周昭扬表示。

“赵振东院士提出优质强筋小麦要出精品,创一流品牌,这为我们良种联合攻关指明了方向。观摩会上展示的济麦44完全具备了替代进口强筋小麦的条件,这就是一流的精品。我们需要用产业的理念来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要注重布局的区域化、生产的专业化、金融的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化,以求打造完整的强筋小麦产业链条。”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表示。

会上,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和山东鲁粮集团进行了优质小麦产业战略合作签约,鲁研公司和南顺集团、临邑富民小麦专业种植合作社分别签订优质小麦订单收购和种植协议。签约仪式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在打造优质强筋小麦全产业链方面取得的成果。

“为推动我省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正在探索实践“3+2+N”模式,也就是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负责统筹协调,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技术、成果、人才等方面给予科技支撑。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和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作为种业平台和粮食收储平台进行实质性战略合作。”鲁研公司董事长吴建军在报告中阐述,“我们最终目标是服务于N,N就是加工企业、食品企业及广大的种植户,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打造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齐鲁样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鲁研农业良种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末与南顺集团合作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订单生产,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广济麦、鲁原系列小麦5亿多亩,其中济麦22连续9年蝉联全国第一大小麦品种,鲁研牌小麦良种目前市场占有率约14%,为全国最大小麦品牌。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巡视员孙好勤强调,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特别是种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政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通过组织开展品种展示和鉴评,向社会推荐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满足高质高效面粉加工业和市场需求,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发挥重要的品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