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科技合作仍将继续
■本报记者 丁佳 见习记者 池涵
日前,英国皇家学会副会长理查德·卡特洛一行到访中国科学院。就当前形势下备受关注的国际科技合作问题,《中国科学报》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中国科学报》:请介绍一下这次来访的主要目的以及目前为止的收获?
卡特洛:皇家学会与中国科学界的联系有长达300多年的历史,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家之间建立了牢固、深厚的关系。在未来,我们想继续保持并深化这种关系。此次来访,我们和中科院的同行进行了很多讨论并作出了决议,双方讨论了如何发展、强化、深化这种友谊,并寻求中英科学家未来可以合作的关键领域。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英国皇家学会和中科院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卡特洛:双方都是世界著名的、成功的科研机构,各自都拥有一些在各个学科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院士,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并都有积极的研究计划,双方在很多领域可以开展合作,我们一直都在讨论如何在发展中国家、科研政策制订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目前,双方科学家的合作取得了诸多成果。比如在植物科学领域,我们最近在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和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并且建树颇丰。
《中国科学报》:应如何整合双方的上述优势?
卡特洛:互相尊重是两国科学家合作的基石,我们愿与中科院和中国学者一起合作,以解决更多全球性问题。首先是加强对话,英国皇家学会和中科院已在涉及基因技术、低碳等领域上开展对话,明年3月,我们还将在人工智能科学政策上展开合作;第二,要促进科学家共同参与工作,我们这次来访的目的之一也是探索其他的机制,推动两国科学家合作解决科学问题。
此次来访,我们与中科院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这份联合声明号召不同国家科学家一起合作。我们认为,这份声明的签署正当其时,当今世界越发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一些全球性问题,更需要最优秀的大脑和专家一起解决。
《中国科学报》:如何评价当前中国在世界科技版图中的位置?英国如何看待中国的科技发展?
卡特洛:我认为,中国在很多科学领域已经很发达,一些基础科研计划非常有优势,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也很高。
中英两国科学家已经合作了几百年,虽然历史上有光明与黑暗的时刻,但是科学界一直在积极合作。对英国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科研本身就存在竞争,但更离不开合作。中英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竞争”关系。我们始终欢迎中国学者到英国去工作,中国学生到英国去学习。现在我自己的研究小组里,就有两名很优秀的中国博士生,其中一位还是由中国奖学金资助的。
而我相信,所有的英国科学家也跟我持有同样的想法,他们愿意与中国以及全世界的科学家一起合作,共同促进科学的进步。
《中国科学报》: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局势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两国科技上的合作?
卡特洛:科研虽然不可能完全超越政治,但其实科技合作可以作为一种在政治遭遇困境时,各相关方保持联系、互动,并解决政治难题的方式,这也就是所谓的“科学外交”。
我认为,不管形势如何,中英两国的科技合作,以及全球的科技合作都将会继续下去,并成为大家克服政治困难的方法之一。以英国为例,虽然现在英国受到脱欧的影响,但英国皇家学会的领导层都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决心要保证英国始终为欧洲科研界的一分子。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人才流动,对英国学者在中国工作,你持有怎样的态度?
卡特洛:上周五,我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约翰·斯比克曼还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果的谈话,他在中国作出了很好的成果。
我的观点是,英国科学家在国外工作不是损失,或者所谓的“人才外流”,反倒是一种优势。以约翰为例,他在中国工作,在英国阿伯丁大学也保有职位,这样在两边兼职对他的工作、对双方机构都有好处。就是北京往返阿伯丁的旅程有点儿长。
《中国科学报》:我们的读者来自中国科教界,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卡特洛:在未来,英国皇家学会和中科院将继续加强接触和合作,同时两国科学家的接触和合作也会广泛、稳定地增长,在所有领域,双方科学家都会有更多意愿展开合作解决全球科学问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我代表皇家学会以及整个英国科技界在此表示,我们对于两国未来的合作充满了热情!
《中国科学报》 (2019-05-24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