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外来迁飞害虫草地贪夜蛾在我省暴发;科技助推石棉山地特色枇杷产业发展壮大

一、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为害特性

从玉米苗期到穗期都可为害。1~3 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 龄幼虫在玉米心叶内取食,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取食玉米雄穗和果穗。玉米抽雄后,大龄的草地贪夜蛾从喇叭口中带出,转移到叶腋和果穗上为害。老龄幼虫在土壤中化蛹。

二、草地贪夜蛾的主要识别特征

1. 卵呈圆顶型,直径 0.4 毫米,高为 0.3毫米,通常 100~200 粒卵堆积成块状,卵块上多覆盖有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2.幼虫 共有 6 个龄期。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体长 6~9毫米,头呈黑或橙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 30~36毫米,头部呈黑、棕或者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Y”型斑。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其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 4 个黑斑。

3.成虫 雌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及纹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为黄褐色,各横线明显,后翅白色,外缘有灰色条带。雄蛾典型特征为前翅环形纹黄褐色,顶角白色块斑,翅基有一黑色斑纹,后翅白色,后缘有一灰色条带。

三、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技术

1.监测预警 在适宜成虫发生场所如玉米田周围设立监测点,安装灯诱、性诱等监测设备,各地开展普查,准确发布虫情预警信息,确保一旦发现暴发苗头,及早组织统防统治、群防群治。

2.防控措施 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时期是药剂防治关键时期,及时发现、尽早防治才能保证良好防效。由于幼虫通常在夜间取食为害,因此在清晨和黄昏进行喷洒药剂防治效果更好。目前我省春玉米多数正处喇叭口期,幼虫喜食幼嫩叶片,施药重点为喇叭口内。选择药剂时要注意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避免抗性产生。作为应急处理,可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的化学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和啶虫脒等进行喷雾防治。作为常规防治,在卵孵化盛期可选用生物或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在成虫期应选用选择性强的性诱剂和杀虫灯诱杀。

做好我省防控工作,不仅对保障我省的玉米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更能降低该虫向其他作物及北方玉米产区迁飞的虫源,从而减小我国粮食生产受灾风险。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邹成佳 李 晓 刘 旭)

科技助推石棉山地特色枇杷产业发展壮大

2019年5月9日,由中共石棉县委、石棉县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协办的“世界枇杷源 精品在石棉”—2019石棉枇杷上市新闻发布会在美罗乡保卫村隆重举行。特邀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谢红江研究员和杨文渊副研究员参加本次会议,发布会上谢红江研究员隆重介绍石棉枇杷品质特点及产业优势。来自省、市、县各级领导,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新农创科技集团、深圳百果园集团等多家供销商,新华社、国际在线、四川日报、新浪网、雅安日报等新媒体,共计400余人参加新闻发布会。

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与石棉县建立了长期、友好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谢红江团队针对“土地碎片化、种植模式传统化、从业人员老龄化”的山区特点,开展实施品种鉴选、高标准园区建设、系列轻简省力高效栽培、绿色安全生产、果品营销包装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为石棉枇杷产业提供重大关键技术支撑。长期以来,结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难点,专家团队采用“讲给果农听、做给果农看、带领果农干”的工作方式,开展系列关键技术攻关,自2012年种植至今,实现了“一年长树、二年结果、三年稳产、四年丰产”的目标,现已连续四年丰产,使得石棉枇杷产业“从小到大、从低到优”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栽培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达到5.8亿元以上。我院专家团队,用科技助推石棉山地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用智慧帮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用行动探索出山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推进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石棉山区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翅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杨文渊)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19年5月14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