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植保所密切关注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及时组织团队开展防控技术研究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中文别名为伪黏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业已成为威胁世界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毁灭性害虫。该害虫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自2016年以来在非洲、亚洲快速蔓延,目前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邻国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草地贪夜蛾的快速扩散和严重危害引发了全球关注。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在《2017年世界植物现状报告》将该虫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2018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出预警。2018年12月、2019年1月,我国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先后发出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及入侵防范工作的通知。2019 年 4 月 30 日,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至今,该虫已扩散到我省18个市县。鉴于其巨大为害力、繁殖力和迁飞能力以及海南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寄主资源,草地贪夜蛾势必对整个海南的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瓜菜等重要经济作物及棉花等南繁育种造成严重为害,届时必将对我省南繁种业、粮食作物生产、冬季瓜菜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造成巨大冲击。
植保所科技人员密切关注该虫发生动态,深入开展大田普查和性诱、灯诱监测,重点关注玉米、甘蔗、水稻等农作物,摸清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1)设立高空灯,实时监测空中种群动态。自2018年底该虫入侵缅甸后,即与吴孔明院士团队合做,开始在澄迈永发、陵水英州、三沙永兴岛设立高空灯,实时监测草地贪夜蛾空中种群动态,并于近期在三亚吉阳加设高空灯、乐东利国加设两架高空灯,实时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空中迁飞扩散情况。2)设立性诱监测点,监测田间成虫动态。于琼海、陵水、三亚、乐东均已设立草地贪夜蛾诱捕器,通过性诱监测田间成虫发生情况。3)全面普查,明确该虫发生为害情况。针对幼虫,联合全省植保力量,进行大田普查,重点针对玉米、水稻、甘蔗等作物。并实时上报,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扑灭。4)持续关注该虫扩散动态,献计献策,提交建议书。基于前期工作及调研情况,在发现该虫伊始,形成《关于在全省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及统防统治建议》,上报相关部门,建议及时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及统防统治工作,围追堵截,多管齐下防控草地贪夜蛾,严格控制该虫扩散为害。5)做好技术储备,开展应急防控技术研究。已在试验室内建立草地贪夜蛾室内种群,逐步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生态学、抗药性水平监测、高效应急药剂筛选等工作,切实做好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储备,为该虫的应急防控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掌握该虫应急防控工作的主动性,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