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博物馆:大咖教你玩摄影

北京自然博物馆:大咖教你玩摄影 记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

冉冬介绍彩色泡泡是如何拍摄出来的

蝴蝶身上的鳞片形状都一样么?那些比蚂蚁更小的昆虫是什么样的?如何记录肥皂泡上美丽的彩虹?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北京自然博物馆策划了一场科学摄影活动。

来自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科学摄影爱好者袁稷向大家讲解了一种堆叠摄影技术:“通过对连续拍摄的多张局部照片(上百上千数量级)进行后续拼合数据处理的方式,合成拍摄对象全貌的大景深高清图片。”随后,他带领大家进入一个微观世界,一起探索藏品细节里隐藏的那些不易发现的极致之美。

我们平时生活中总会遇到美丽的泡泡,如梦似幻,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谁又曾想过泡泡的那绚丽多彩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由于肥皂泡膜上出现了一种叫做‘薄膜干涉’的现象,才得以在肥皂泡上看到彩虹的颜色。”创意微距摄影师冉冬借助延长泡泡消逝的“神奇之水”,通过单反相机的微距摄影,在一定时间内让时间“停止”,将枯燥的科学原理艺术化地演绎出来。

据悉,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传统的未来。北京自然博物馆将“科学”“摄影”“藏品”“保护”“交流”等关键词汇总结合,将博物馆的藏品、文创产品以及科学摄影的精彩拍摄对象齐聚一堂,在大咖们的指导下记录精彩的瞬间。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窗口和名片。5月1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传播中心主办、智库中心协办的“融合 创新 发展——畅谈博物馆的‘活’与‘火’”活动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与会专家就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现博物馆文化内涵、通过策划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提升博物馆文化品牌价值,以及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和瓶颈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专家指出,博物馆在保持其原始使命——收藏、保护、交流、研究和展览的同时,也在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寻找新的方式来纪念其收藏品、历史和遗产,创造出对后代具有崭新意义的传统,并在全球层面上与日益多样化的当代观众保持密切关联。(沈春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