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豆腐坊“磨”出脱贫路(图)

天不亮,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黄竹村的建彬豆制品作坊里,贫困村民郑建彬和妻子吴力芝正忙个不停,磨豆子、打豆浆、烧锅、点卤,一道道程序有条不紊。

“豆浆第一遍要打细一点,浓度高;烧锅一定要烧开,否则豆腐容易变质;点豆腐要把握时机,点老了不好吃,点嫩了容易粘包……”郑建彬手下活儿不停,同时向记者介绍自家做豆腐的诀窍。

一颗颗小黄豆,经过近10道工序,磨成了一块块白嫩嫩的鲜豆腐,也“磨”出了郑建彬的幸福新生活。

早些年,郑建彬家因母亲和儿子生病欠下许多外债,自己也因残无法干重体力活。无奈只身赴广东帮人看仓库,月收入仅2000元,而妻子则留在当地一家酒店当服务员,以便照顾长期生病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

2014年,入不敷出的郑建彬一家,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搭帮谢校长和郭队长出主意,帮我在家门口找了一门生计。”2017年,郑建彬的对口帮扶人、南岳区第一中学校长谢小才和黄竹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郭峰,来到郑建彬家了解家庭情况,给他带来了生活转机。

“他家地少劳动力也少,很多产业做不了。我们了解到他父亲原来会做豆腐,就建议他自己开一家豆腐店。”谢小才说,考虑郑建彬的家庭情况,工作队帮他申请了产业扶持资金,并一起筹划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

经过充足的准备,2019年春节过后,郑建彬家的建彬豆制品作坊正式挂牌生产。

要打开市场,就要与众不同。在郭峰的建议下,郑建彬的小店,在坚持传统工艺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豆腐生产工艺。

“我还特地去衡山县福田铺乡学习了好几次,那里做的豆腐远近闻名。”郑建彬说,老师傅们传授的秘诀都很一致:一定要用传统的方法、优质的原料,制作最好的豆腐。

渐渐地,郑家纯豆、无添加制作的“土豆腐”得到周边群众的喜欢,郑家的豆腐事业也越做越俏。“每天卖得100多斤,预计今年能赚5万块,脱贫不愁,致富都有盼头了!”尝到甜头的郑建彬夫妇,干劲十足。

销量上去了,新的烦恼却也来了。郑建彬的豆腐店每天都会产生几十斤的豆渣,清理起来颇为麻烦。

“怎么办?”郑建彬又找谢小才和郭峰讨主意。

“豆渣是优良的有机饲料,不如养点猪?”谢小才和郭峰给出了新思路,这与郑建彬扩建豆腐店的想法颇为投契。

“我先扩大规模,把豆腐皮、豆腐干等豆制品做起来,再一边学习养猪知识。”郑建彬说,想明年办个小型养猪场,并请些在外打工的贫困老乡回来帮忙,让大家都在家门口挣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