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名品梨制造的“梦工厂”

《河南日报》,5月7日:第04版,要闻

名品梨制造的“梦工厂”

□本报记者曾鸣

5月3日,在位于原阳县的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占地50亩的核心示范园,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王东升拿着扩音器,站在梨园里向前来学习的项城市新型职业农民们传授梨树种植技术。

梨园里有一片密集种植的梨树,身躯挺拔,树冠呈圆柱形。微风吹过,枝叶摇动,好似一棵棵小白杨。“王老师,这些树咋栽得这么密呢?一亩地能栽多少株?”项城市高寺镇尚庄村村民袁启敬好奇地问。

“栽得密就对啦!这些树株距只有1米,行距3到4米。这就是我要给大家重点讲解的省力密植栽培模式。”王东升笑着说。

据介绍,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中的控旺促花早结果与早丰产技术,是试验站最新的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从2013年左右开始逐步推广,解决了河南当地苗木根系差,结果后因常规肥水管理导致树体旺长、果园郁闭的技术难题,实现成形早、结果早、丰产早的“三早”生产效果。

省力密植栽培模式使梨树早1—2年结果,并提前3—4年进入盛果期。和平均生产水平相比,节省生产成本近80%。这种技术在我省三门峡、商丘、许昌、信阳、安阳等地已大面积推广2万余亩。

“这种技术非常简单,1亩地可以种170到220棵。种下第三年,亩产就可以达到1500—2000公斤,第四年3000—4000公斤,第七年创下过9000多公斤的丰产纪录。不但优果率高,管理简单,还大大缩短了收益周期,是咱们农民种植梨树的很好选择。”王东升介绍说。

“种下梨树,第二年结果,第三年就丰收,以前都不敢想。新技术真让人大开眼界!”前来参观学习的项城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张路平感慨地说。

刚刚给项城的农民朋友们讲解完毕,一批从江苏省宿迁市来的客人又来到试验站里参观考察。带着客人们走在梨园里,谈起各种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王东升如数家珍:“你看,这一片是圆黄,那一片是晚秀,前边还有玉露香和红早酥……”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与生产实践,试验站筛选出了适于我省各地及周边省份栽种的新优品种梨13个,还研发了果品贮藏、花果管理、物理与生物防治病虫鸟害等技术……不久前,试验站还培育出“花果同树”奇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试验站因其先进的栽培模式、优良的品种培育,被誉为名品梨制造的“梦工厂”。站里还承担了梨方面的科研与示范项目35项,在全省建立了30多个示范园,极大地促进了我省梨产业的提质升级。

谈话间,王东升的手机又响了。湖北黄冈的种植户打来视频电话,咨询梨树修剪问题,王东升耐心地一一作答。他告诉记者,希望能为梨树种植插上科技的翅膀,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