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消费升级”带动小麦种植结构调整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粮油泰山论坛”上,食品的消费升级让功能性食品成为大会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带动了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全国特种小麦,像彩色小麦、富硒小麦和强筋小麦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过去农民种植这些品种的小麦,苦于找不到销路,影响了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产品升级,对优质强筋小麦、富硒小麦、彩色小麦等品种的需求不断扩大,特种小麦现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山东省优质小麦专业委员会李保钢主任介绍说:“2018年山东省将优质强筋小麦列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48个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各地合作社发展富硒小麦等特色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中国粮油学会理事、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工业大学卞科教授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已从过去的吃饱到吃好、吃健康的方向转变。面粉企业也已从过去的重产量到重品质、重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带动了小麦种植结构和种植品种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原粮。”

近年来发展起的有色食品、功能性食品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在过去,粮食加工企业追求的是食品的适口性和货架期。如今在保持适口性和货架期的前提下,产品的营养和保健特性逐步被提升起来。宁津县农林科技协会农业专家刘国华说,面粉企业的转型,也带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过去农民种植小麦,追求的是产量。像黑小麦、绿小麦、紫色小麦等彩色小麦、富硒小麦、强筋小麦等品种,由于产量不如普通小麦高,往往是叫好不叫座。虽然彩色小麦的营养价值高,但由于缺乏与加工企业的订单合作,限制了这些功能性保健小麦品种地推广和种植。

宁津县农林科技协会发挥本身的科技优势,把农业种植合作社与面粉加工企业通过开展订单种植、定向加工的产业模式,用产业链条将农民种植与加工企业连接起来。他们研制开发的利用传统低温石磨加工生产的富硒高钙面粉、彩色小麦益寿保健面条、彩麦米等产品推向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真正起到了让农民种植无风险,企业加工有保障的产业协作模式。他们研发的这一生产工艺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卞科教授说:“彩色小麦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钙、铁、锌、硒、碘等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比普通小麦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对增强人们的体力、耐力和肠道蠕动,改善‘三高’人群的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功效。彩色小麦种皮中的天然色素是一种花色苷类物质,普通小麦中含量极少,它具有消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改善心肌营养等重要作用,但是在现代化加工工艺中,这些有益元素损失很大,利用传统的低温低速石磨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些营养成分,是一项创新。”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程国强介绍说:“今后30年,我国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粮食需求将从持续的刚性增长逐步趋于稳定,进入消费稳态阶段。拓展粮食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利益链、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是粮食种植结构和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