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miR1432显著提高水稻的籽粒灌浆速率(图)

最新一期的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发布了封面文章,这篇文章源自河南农大早前发表的一篇论文,题为”miR1432-OsACOT(Acyl-CoA thioesterase) module determines grain yield via enhancing grain filling rate in rice”,河南农业大学水稻科技创新团队博士研究生赵亚帆、教师彭廷博士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赵全志教授、薛红卫研究员、彭廷博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文章首次报道了抑制miR1432的表达(STTM1432)显著提高水稻的籽粒灌浆速率,从而显著增加粒重和提高产量,高表达miR1432靶基因(OXmACOT)互补STTM1432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后,水稻籽粒的千粒重增加了46.69%。文章最后说明了miR1432-OsACOT可能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和植物激素稳态,进而调控水稻籽粒的灌浆充实。这是第一个被报道的调节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的microRNA。

鉴于这篇文章的重大意义,新一期的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截取了该文的图片作为封面,该封面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中国元素再次占领了PBJ杂志的封面!由米粒所摆成的四个汉字“米”字,极为耀眼,让人倍感亲切,当然图中还包括了英文专业名词的图注。国际期刊对于我们的科研成果及文化的认可,是我们每一个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福音,优秀的科研成果,可以携带着中国文化于世界传播。

在一个中国的科研人看来,野生品种和试验品种的明显区别、图中的英文字符,代表的也许是科研,而所呈现的汉字“米”代表的更像是文化和艺术,当科研能够与艺术碰撞的时候,作为科研人会感觉很欣慰,而当我们的学者能够通过自己的科研成就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文化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震撼,震撼于我们的科研所达到的高度以及在国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虽写法不同,“米”就是“中国”,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应该为这样的文化输出而由衷自豪。相信当我们站在世界前沿,展示我们文化和思想的时候,这些内容将变得有趣,国际社会更愿意接受和了解,我们得到的交流机会就会越多,所以我们国家需要这样的科研人。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未来的封面也许还会有大家的成果展出,在此也呼吁大家在这个国际舞台上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让科研成果成为国家对外的一张知识和文化二合一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