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

分类: 玉米种子

农资打假“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代表委员建议从刑法入手降低农资打假入刑门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农资产品“打假”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6年将打假列为年度工作重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实行“最严厉的惩罚”,让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彰显政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诚意决心,同时亦是有的放矢,切中肯綮。

近些年,国家在农资市场打假方面创新了一些制度,如巨额惩罚、内部举报人、建立诚信黑名单、没收和全部销毁假冒伪劣产品等,但依然未能形成实质上的威慑力,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至为关键的因素依然是制假售假的暴利远高于所能付出的成本,何况当下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越来越隐蔽,打假难、假货认定难,执法周期长、成本高。更关键的是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玷污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若不加大惩治力度,降低入刑门槛,使其付出付不起的成本,自难遏制犯罪势头,反倒会劣币驱逐良币,诱使更多不法之徒趋之若鹜,铤而走险。

现在种子市场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乱”,乱七八糟的假劣种子让人眼花缭乱,胡言乱语的促销广告让人心烦意乱,鼓惑人心的花样赠品让人方寸混乱。让人直呼“怎一个乱字了得”!是假种子难打?还是监管不力?在利益驱动下,纷乱如麻的问题在“管”上出了问题,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并没有履行好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能。而且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打假技术的不断提高,造假水平也有所攀升。

说到假劣种子监管不力,一些监管部门首推的理由是难以发现。真的那么难?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对着电脑、读着文件、攒着材料,自然看不到外面的风和雨。假劣种子传销案经常见诸报端网络。媒体记者总是能够及时发现、反复发现,监管者的脚丫子反倒很少迈入其中,遑论瞪大眼睛去查查真相。相信多数监管者也生活在农贸市场或附近,看到那些光怪陆离的假劣种子广告、专卖店,走过路过就没有怀疑过?假劣种子就在眼皮底下,是真看不见,而是装作看不见?正所谓如果猫不抓老鼠,老鼠自然猖獗;如果猫忘记了天职,根本就想不起来抓老鼠,甚至和老鼠勾肩搭背,老鼠能不四处出没?

必须看到,当前打假形势依然严峻,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老大难问题。只要能持之以恒地高举法律利器,就必然彼消我长,让假最终销声匿迹。我们还期待看到最严肃的问责、最严格的监管,更希望政府制定最严谨的标准,从起点上消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能,从过程上杜绝假冒伪劣的滋生空间。只有多方入手,对不法分子形成足够威慑,让制假者付出的成本达到最大化。

重拳出击、重典治乱。代表委员建议从刑法入手降低农资打假入刑门槛。假如说我们能像治酒驾一样地去治理,或者像对付那些欠钱的老赖一样出具相关的法律政策,然后让他进入黑名单。他可能一辈子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高铁,这样制假贩假的违法成本逐步升高。期待立法机关从完善立法入手,严重违纪违法人员必须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早日将制售假直接入刑,对屡教不改、累犯惯犯从重处罚,同时加大惩罚性赔偿,提高制售假的违法犯罪成本,让违法者倾家荡产、付出付不起的代价。这样才能实现农资产品“天下少假”、并不断接近“天下无假”的目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