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 | 叶敬忠教授团队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研究成果

本网讯 国内最顶级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发表了我校叶敬忠教授、贺聪志副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基于小农户生产的扶贫实践与理论探索——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这是2011年以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该研究成果对我国扶贫工作的机制、特点与困境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扶贫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对当前剩下的深度贫困的小农户来说,很难全面覆盖,也面临很多挑战。

该研究成果以生产和市场两个维度作为扶贫的切入点,以研究团队开展了9年的“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呈现了一种新的扶贫探索。该试验表明,以“贫困小农户现在有什么”的生计资源为出发点,以他们开展的健康农产品和地方特色食物产品的小农式生产为“产业”,以城市普通消费者对健康食物的需求为对接出口,以远离主流市场和充满信任的“巢状市场”为交易和互动的组织形式,由贫困人口和城市人口共同参与的“巢状市场小农扶贫”,可以成为一条具有高度可行性和长期稳定性的可持续生产扶贫途径。

该研究成果还通过分析主流市场与巢状市场的结构以及对比两种不同的扶贫路径(小农扶贫与产业扶贫),阐述了这种新的扶贫实践的主要特征和理论内涵,为探讨如何化解当前的扶贫困境提供了一种思路。

事实上,自2010年,国内开始生发出很多新的扶贫和农村发展实践,这些实践以小农户生产为基础,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市场流通机制来回应农业与食物体系的危机。该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小农扶贫”和“巢状市场”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阐释和比较分析等,正是对这类新兴实践做出理论总结的一个尝试。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小农户的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目前尚有2.3亿小农户,“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中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等等。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扶贫工作应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遵循中央关于小农户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产业扶贫难以覆盖的地区,扶贫工作需要探索能够将贫困小农户的生产与现代社会需求联结起来的多元扶贫新机制。尤其是,近期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把小农户发展和扶贫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该研究成果从理论层面对中央提出的“消费扶贫”和小农户支持政策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对中央关于扶贫工作和小农户发展的重要思想进行了实践具体化和理论深化

叶敬忠教授研究团队多年来扎根实地,以行动研究方式探索和试验扶贫与乡村振兴新路径。2018年,叶敬忠教授团队围绕“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撰写的政策建议《衔接小农生产和城市消费 实现稳定脱贫》被《人民日报(内参)》第643期采用,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同时,《人民日报》于2018年7月4日对该扶贫模式进行了公开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