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水稻为小农户做好服务
“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政府工作报告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也说明我们这些年走过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合作社今年还要扩大生产规模,种好水稻,为更多的小农户做好生产服务。”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凯向记者谈了他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的感受。
早在2007年,盘山县太平街道张家村村民郭凯就及时抓住机遇,依据本村实际情况,注册成立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张家村人均土地不足4亩,过去,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每亩成本也较高,一年到头每户人均收入不足万元。
2009年,郭凯当上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便成了他思考的重要问题。首先,他充分认识到,要想让农民富裕起来,必须在降低土地经营成本上做文章,那么,怎样才能把土地经营成本降下来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土地流转,就是把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并实行机械化耕种。这样一来,既减少了成本,又能解放很多劳动力。让这些劳动力走向市场,还能为他们增加一大笔收入。
于是,郭凯开始进行土地流转试验。但是农民靠土地为生,突然把土地交到合作社来经营,难度很大。但是为了让农民富起来,他坚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和农民在一起算成本账,合作社规模终于由一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后来的几百亩。
就这样,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第一年按照郭凯当初的承诺,如愿得到土地流转费,并在此期间还空出时间外出打工,又挣了一份工资。看着别人尝到了甜头,其他村民也开始加入进来。为了让不能外出打工的老年人也多笔收入,郭凯还聘请他们到合作社打短工。
到2018年,全村的土地全部通过流转的方式集中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累计带动农户增收3800多万元,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土地流转的同时,合作社还把流转的一部分土地进行了设施农业改造。设施农业园区投资3600万元,菜农每栋大棚每年以3万元入股分红。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张家村实现总产值45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万元。
郭凯认为,以建设稻蟹共生小产区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实现大米价值提升,是推进盘锦高效农业发展、广大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2018年我们种了1万亩水稻,并在霜降后收割,生产加工的‘霜降大米’很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准备再增加3000-5000亩的种植面积,并扩大蟹田稻的面积。通过提升盘锦大米的品牌价值提高大米价格,让盘锦种水稻的千家万户都受益。”郭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