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加速土地流转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陈应国)近年来,云南祥云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力度,将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改变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状况,形成集中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土地流转逐渐成为助农增收新优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城务工挣钱、企业种田生产经营优质农特产品已在当地成为时尚。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祥云县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以出租、转包为主,以转让、入股、互换及其它形式为辅,流转土地面积5.8万亩。其中转包3.12亩, 出租1.759万亩,占流转土地总量的83.98%;转让269亩,互换5430亩,入股676亩,其他流转形式2935亩,占流转土地总量的16.02%。通过土地流转,推动了土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获得土地经营权后,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成紧密的产业链条,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架起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粮食基地49.23万亩,年产粮食19.44万吨;建成烤烟基地10.63万亩,年收购烟叶27万担;建成蚕桑基地8.52万亩,年产鲜茧4284.18吨;建成蔬菜基地10.4万亩,年产量达22万吨;建成核桃基地66.21万亩,年产量达8000吨;建成红梨基地2万亩,年产量达8000吨。
祥云县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第一车间”,按照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规范,实行规范化种植,采用了多种农业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促进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能到公司基地从事生产劳动,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从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并实现了“四有一无”(农民有土地流转金、部分农民到企业打工有工资收入、企业无偿提供吃住农民有生活保障、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农民有权享受、农民无须承担任何自然和市场风险)。流转入土地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集中连片,稳步推进,快速发展。
祥云县土地流转逐渐成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优势,开辟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径,企业对农业生产的大幅度投入,提高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仅是祥云县龙云公司通过土地流入种植番茄、香葱等特色蔬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大棚番茄平均亩产达12吨,香葱平均亩产达8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