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玉米会长丫子
⑴玉米为什么会出现“丫子”?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分蘖的特点,在人类长期栽培驯化和人为选择无分蘖或少分蘖的品种后,普通栽培玉米在一般条件下基本无分蘖或少分蘖。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⑵“丫子”出现的时间
玉米分蘖最早可能发生在发芽出苗期;在穗花期以后发生的分蘖一般不会对产量造成太大影响,可不必防治。大多数情况下玉米分蘖发生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左右,正是玉米对水肥敏感的生长时期,所以对玉米以后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十分不利。
⑶“丫子”出现的部位
玉米分蘖一般发生在根茎部,也就是临界土面或土面略下部的地方,中耕培土对这一部位的分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病害而导致的分蘖或分枝表现为全株性症状,即在大部分节上都长出分蘖,个别还表现整株矮化和分蘖丛生现象。因病害而致的分蘖只能通过预防病害而加以防治。
主茎生长优势弱的品种如粘玉米、甜玉米容易长丫子,特别是早春低温多雨,苗后温度比常年苗后温度高,“蹲苗”时间短,前期土壤墒情较好,养分充足,玉米个体生长竞争的压力小,过去不分蘖或分蘖少的品种,也会出现分蘖现象。
⑷“丫子”是否影响产量
农户栽培的主要是普通玉米品种,以收获玉米籽粒为主。苗期出现分蘖会消耗植株体内的营养,并削弱主茎的生长发育,影响最终产量的形成;同时分蘖一般难以发育成果穗,即使发育成果穗在我省也不能成熟,最终是无效生长,因此“丫子”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如果“丫子”发育相对主茎较小,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丫子”会被主茎逐渐竞争掉,对产量影响不大。
⑸如何清除“丫子”
普通玉米因以籽粒产量为目标,应尽早去除苗期“丫子”,越早越好,去蘖时,左手抓住植株基部,右手抓住蘖的基部,向一侧斜拉将蘖掰掉,切不可损伤全株。对开花后形成的“丫子”一般因数量少,对产量影响小,可以不清除。
⑹如何防止“丫子”形成
根据品种特性,如株高、叶片夹角大小等,确定合理的群体密度。防止因密度太高或太低都易形成造成分蘖发生。玉米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产生的分蘖,只能结合中耕利用人工除去。方法是先拔除分蘖,然后进行中耕培土;不仅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和看苗追肥,而且还要注重施肥对土壤肥力的整体影响和长期改良提高,增加土壤对固态养分、水分、气体的调节及供给能力,以增加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减轻因肥分不平衡引起的分蘖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