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高粱“酒香”促“返乡”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在西部地区已不是新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前后,每每是观察“归雁群体”动向的最佳时机。
2014年起,重庆市的人口流动就呈现出流入多、流出少,净流入规模逐年递增的趋势。
重庆加快内陆开放、西部中心城市地位日渐凸显,是催化人才和劳动力集聚和回流的重要因素。城市发展前景被看好,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大。
“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力也正在持续。”当地学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与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关系密切,从侧面反映出人才与人气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在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为返乡人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作为第二批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区县,重庆江津区近年在“留住人”上下了大功夫:政策扶持力度层层加码,优化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这当中,以高粱酒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在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带动下,成为本地人回乡就业、留乡发展的“热门选项”。
“双料大区”如何“留住人”?
作为连续15年进入重庆工业十强的区县,和已形成8大富硒产业的农业大区,很难想象江津一度是重庆外出务工人员最多的区县之一,2013年当地有23.84万外出人口。而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12.26万。另一方面,2017年和2018年,江津分别有1.6万和1.5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
为了“留住人”,江津区着实下了大功夫。政策方面,作为第二批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区县,当地先后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江津区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行动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区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民工等人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农民工外出务工意外伤害险、返乡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的帮扶。
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构建统筹城乡的产业体系是另一个抓手。江津结合实际,依托四大工业平台,围绕全区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配件、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推进工业与现代农业、旅游业、商贸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融合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8年4月,江津综保区(一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重庆境内第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此,江津把保税产业体系纳入了经济版图,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外出务工到留乡发展
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反映到就业吸引力,在于渠道更加多元、工作岗位数量增加,劳动力素质亦明显提高。
白沙工业园,是江津工业园区“一区四园”重要构成,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重庆市机械加工基地和白沙城市拓展新区。农副产品(富硒食品)深加工是这里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近年来,已累计引进了江小白酒业、骄王天然产物、三易食品等多个项目。
“年年想家,不如天天回家”。今年1月中下旬以来,这则广告出现在重庆火车北站核心地段,吸引不少返乡者驻足。
发布广告的,正是落户白沙工业园区的重庆本土企业:江小白酒业。扫描广告牌上的二维码,便进入企业的招聘页面,提供普工、车间班长、技术员等岗位,薪资待遇4300元起。
“有离家近的工作,哪个还愿意出去嘛”“钱多点少点没关系,关键能照顾家里老小”……不少返乡者表示,招聘信息很有吸引力,有的已经在线报了名。
在重庆市内50个轻轨站的180块灯箱,10条高速公路的90块广告牌,火车北站的82块广告牌上,江小白都铺上了“年年想家,不如天天回家”的招聘广告,基本覆盖了返乡群众的回家之路。相较于通常在年后才热闹起来的各类人才市场,此举似乎一定程度为企业占得了“先机”。
对于了解江小白营销实力和打法的人而言,制作这样一条“走心”的招聘文案根本就是信手拈来。而另一个重要的细节是,几乎在发布广告同时,江小白对外宣称:2019年将增加1000个工作岗位,其中约有900个在江津白沙镇的两大生产基地——江记酒庄及驴溪酒厂。
如此大规模扩招,企业的底气从何而来?
纵观近年国内小瓶白酒市场,江小白无疑是一支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
白沙镇,有着500多年的酿酒历史沉淀,是川法小曲清香型高粱酒发源地之一。作为江津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食品加工业,在经历10多年前的行业调整后,当地酿酒业一直缺少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
2011年成立的白沙工业园,虽是江津起步最晚的工业园区,却肩负着让酿酒业重新焕发生机的使命。
立足区域特有的资源禀赋,2012年,江小白诞生在江津。2年后,位于白沙工业园的“江小白”品牌生产基地江记酒庄开工建设,一、二期项目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投用,包括酿造车间、瓶装车间、技术研发和检测中心等。
在白沙镇,江记酒庄与“老字号”江津驴溪酒厂直线距离不过300米。
为帮助江津烧酒技艺传承,江小白对驴溪酒厂实施了保护性收购。到2017年,江小白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完成了江记酒庄、驴溪酒厂两大生产基地布局,总占地面积超过760亩。
正是在这一年,江小白基本完成了营销全国化布局,产品进入国内超过50%地县级市场,并出口到海外27个国家和地区。江记酒庄被列入江津区重点项目和税收过10亿元重点企业发展计划。
用工需求激增吻合了企业大刀阔斧的发展趋势,江小白一跃成为江津区创造就业岗位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之一。据统计,仅在白沙镇,江记酒庄就已累计为上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及各类劳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江记酒庄约1200名员工中,江津当地人约占八成,其中一半以上员工是80后和90后。
布局高粱酒全产业链,多层次创造就业机会
回乡就业、留乡发展,江记酒庄已成为江津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人不错的选择。今年新春的招聘信息发布后,企业现已收到1800份档案,其中60%以上都是本土返乡人员。选择江记酒庄,他们的理由除了薪资和“家门口就业”的情感基础,还在于对发展前景的看好。
事实上,2013年以来,随着消费需求饱和,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白酒企业日子过得并不舒服,市场对于白酒产业的投资更普遍趋于谨慎。在产业格局相对固定的大背景下,创新和突破无疑需要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早在江记酒庄投产之初,江小白就精准聚焦小瓶白酒细分市场,组建起一支包括5位白酒国家级评委、12位高级品酒师、8位高级酿酒师为核心的攻关团队,他们依托传统酿造工艺,对高粱酒进行了利口、纯净的改善革新。对外宣传中,这被称作“单纯酿造法”。
以高粱为单一原料,是“单纯酿造”的关窍。
选用本地高粱,不仅能稳定原料供给、帮助酒体口感形成特定风格,更能推动地区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区效应”。
2015年起,江小白在白沙镇流转土地2000余亩,打造“江记农庄”高粱育种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属典型浅丘地形,企业通过实施地块宜机化改造工程,将原本高低不平、分散零碎的地块通过整理,成为了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的标准农田。
江小白酒业依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高粱收购采用协议托底价,培育职业农民,让他们放心种植,涉足管理,增产增收。
“江津区富硒土壤遍布,现已培育起大米、花椒、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中药材等8类富硒产业。”陶石泉说,“我们在基地现建成面积5000亩,示范种植面积2万亩基础上,计划未来几年带动辐射当地种植高粱10万亩。一旦完成布局,高粱会不会成为江津第9大类富硒农产品?”
10万亩高粱,是江小白近年试图向外界讲述的产业故事。在江津,这个故事得到决策层认可,也奠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根基。
2018年7月,江小白与江津区政府、江津白沙工业园、江津区农委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启动“江小白高粱产业园”和“江小白酒业集中产业园”项目,将形成以高粱酒生产加工为枢纽,集高粱选育种植、循环农业、技术研发、蒸馏酿造、分装生产、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品牌营销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高粱酒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花3-5年时间,帮助当地打造百亿级高粱酒产业集群。
“江小白高粱产业园”以江记农庄为主要载体,包括“高粱种植”“循环农业”“农旅融合”3大板块。根据同江津区达成的战略协议,江小白还将尽快启动“酒业集中产业园”项目,涉及投资30亿元,用地规模达1300亩:扩能建设江记酒庄生产基地第三期项目,涵盖手工精酿车间、机械化酿造车间、麻坛酒库、瓶装车间、成品酒仓库、烧酒博物馆、技术检测中心等;吸引包括玻璃瓶、纸箱、瓶盖等配套企业,酿酒装备制造及研发企业、物流运输企业在当地集聚。
“未来,江津有望成为重庆乃至西南最大的高粱酒酿造基地,江记酒庄也将成为江津区和白沙镇的一张名片。”陶石泉说。
“不难看出,江小白已经深度融入到江津区和白沙镇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不禁令人联想到贵州茅台镇、江苏洋河镇这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酒业‘重镇’。而原料供应主要依靠本地是上述两者不具备的。这大大释放了当地的自然禀赋和酒业潜力,兑现了二产带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重庆当地一位白酒业者评价道。
2018年启动全产业链战略,公司在2019年新增千名工作岗位,正是着眼于长期的发展。
“江津综合保税区建成、海关及检验检疫机构设立后,我们可就近在江津进行商检、报关、出港,有望实现一日通关。”陶石泉表示,“我们建设江记酒庄二期、三期工程,正看中了综合保税区对企业扩大出口带来的诸多便利。”
在白沙工业园区的规划中,到2020年末将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就业人口达2万人。这意味着,如果一切顺利,单单江小白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将占整个园区至少十分之一。
“几年来,江小白与白沙园区可谓并肩前行,同步发展。土地划拨、要件办理、厂房建设、基础配套跟进……园区提供保姆式服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率;依靠这样的强力支撑,江小白也初步走出了一条高粱酒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如何创造更大价值反哺社会,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陶石泉说,企业积极布局高粱酒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无疑将在当地带动更大规模、更多层次的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