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仓 吉米香 科技显力量
广袤的东北大地,黑土地披上了“冬装”,酝酿着新一年的丰收。
2018年,仅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就达到1501.4亿斤,超过全国粮食总产的1/10。正在实施的“优质粮食工程”,为其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添上浓重的一笔。由产区到社区、由地头到餐桌,科技力量让粮食产业再升级。
产后服务升级
喜看麦菽千层浪,但农民在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过程中仍遇到诸多难题。如何解决?按照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部署,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装具两项内容。
2017年,按照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关于在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通知要求,吉林、黑龙江通过竞争性评审,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支持省份。
那么,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产后烘干清理设备。改造提升老式粮食烘干机及水分、温度在线检测、自动控制等功能;按照国家和吉林省关于防治大气污染行动计划要求,对燃煤烘干锅炉进行改燃,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配置粮食清理、色选、玉米脱粒机等机械设备。
其次是必要的粮食物流仓储设施。配置接收、发放、输送、装卸、通风设备及必要的运输车辆等,建设与烘干机配套必要的罩棚、地坪等配套设施,维修改造必要的粮食仓储设施。
再次是粮食检测及交易联网设备。配齐粮食质量快检设备及常规检测设备,以及与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连接的网上交易终端等设备。
为保障顺利“升级”,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省财政厅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确定项目主体。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示范企业,其作为项目载体,投资1100万元改建低温储藏库2栋、低温仓容3万吨。
在黑龙江省,不仅对粮食仓储设施、加工生产设备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还建立省级技术咨询团队,向有需求的项目县选派技术人员。
克东县甜玉米项目总投资1160万元,用于克东县天伟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玉米罐头生产线两条,建设厂房车间、排污处理设备、蓄水池、电力增容等配套设施。该项目现已完工投产,单生产周期生产甜玉米40万箱,每箱实现利润7元,已全部售出共获利280万元;预计在2018—2020年每年带动259户贫困户增收,年增收效益不低于投入资金的6%。
“粮头食尾”产业延伸
2016—2017年新粮收购期,吉林省按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入库的水稻只有2.7亿斤,占总量的2.3%,绝大部分水稻以高于保护价的价格流向市场。
而2018年新粮上市,虽然国家下调了水稻最低收购价格(1.30元/斤),但吉林普通水稻收购价始终稳定在1.45元/斤,优质品种水稻收购价则在1.60元/斤以上,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吉林大米现象”被誉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他们深知“好米是种出来的,好品牌是创出来的”。其组成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依托联盟核心企业,向上延伸推进基地建设,向下延伸完善直营体系,以品牌为纽带,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地连接起来,有效地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向上过程中,吉林省粮食产业把触角延伸到了育种环节。如通过科企对接,联盟核心企业松粮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了“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在优质粳稻品种的储备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解决了传统优质品种市场销价动力不足的问题。
如今,与2013年相比,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了近10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80%;中高端大米产量由9亿斤增加到20亿斤,翻了一番还多;全省水稻加工业产值由240亿元上升到300亿元,增长了25%。
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则延链条增效益,引导和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品类,推动玉米产业链由淀粉、酒精等初级产品逐步向结晶糖、氨基酸、辅酶Q10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向生物医药等领域扩展。
如桦南县组织大米加工企业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了功能性代餐粉和米糠产品系列,已开发米露饮料、降糖五谷营养“米伴侣”产品。桦川县桦誉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开展阿魏酸项目建设,从稻谷米糠油加工废弃物中提取阿魏酸,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从量大链短的“大路货”到优质高效的“产业经”,粮食人正在不断探索着。